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9239
颗粒名称: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分类号: E297.0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武装起义、三大战役和解放天津的历史事件,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精简整编。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武装起义 三大战役

内容

1927年“七一五政变”标志着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彻底破裂和大革命的最后失败。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其中最著名的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嗣后,1933年7月1日,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的名义颁布决议,指出“中国工农红军即由南昌暴动开始,逐渐在斗争中生长起来”。“规定以每年‘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并授予南昌起义的领导人周恩来、朱德以一等红星奖章。1949年初,毛泽东又提出军旗上要有“八·一”二字,并有五角星,表示南昌起义是在党领导下创建人民军队的光荣诞生日。
  三大战役
  1948年9月16日至24日,华东人民解放军攻克战略重地济南,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我军在战略决战阶段先后进行的“三大战役”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辽沈战役是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东北人民解放军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所进行的一次巨大的战役。
  淮海战役是从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邱;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所进行的一次决定性战役。
  平津战役是在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淮海战役方酣之际,从1948年12月5日至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在华北地区进行的战略决战阶段的最后一次大的战役。
  解放天津
  平津战役的参战部队有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和第二兵团、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和第三兵团,华北第七纵队、晋绥第8纵队,以及内蒙军区、冀热察军区、冀东军区、北岳军区、冀中军区、冀南军区的部队。总计4个兵团部、22个纵队、77个师(旅),连同地方部队100万人。
  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时,包围天津的我人民解放军,在守敌指挥官陈长捷拒绝放下武器后发起总攻,至15日15时,经过29个小时激烈战斗全歼守敌13万余人,活捉陈长捷。天津宣告解放。
  中国人民解放军精简整编
  为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诸兵种合同作战指挥的需要,加强对各部队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央军委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决定从1982年9月1日起,将军委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领导机关,分别改为总参谋部炮兵部、装甲兵部、工程兵部;铁道兵领导机关与铁道部合并,基建工程兵撤销。与此同时,撤销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领导机关。中央军委指示,军委炮兵、装甲兵、工程兵自组建以来,在部队建设、施工训练、干部培养、装备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完成了各项任务,为我军由单一兵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9月16日,中央军委下达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以便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调整情况,加快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冷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