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农尝茶
传说中的神农是农业神,也就是炎帝,他能让太阳发光、让天下雨,他教人们播种五谷,又教人们识别各种植物,他的肚子是透明的,能看到肠胃和吃进去的东西。为了知道各种草本的性质、神农就亲自品尝,然后仔细观察它们在肛子中的变化。
有一次,神农吃到一种树叶,这种叶子吃进肚子里后,在里面走来走去,像士兵一样在进行搜查,不一会儿,整个肠胃就便像洗过一样干净清爽,感觉非常舒服。神农记住了这种叶子,给他起名叫“茶”。以后每当吃进有毒的东西,便立即吃点茶,让它搜查搜查,把毒物消灭掉。后来,终于有一次神农吃了断肠草,来不及吃茶就死了。
二、陆羽鉴水
唐代宗时,新任浙江湖州刺史李季卿,从长江坐船上任。正巧陆羽也去浙江湖州,途中相遇,结伴而行。李季卿慕名陆羽善于煮茶,命兵士去南濡汲水煮茶。那时,长江流过金山,水分三路,即南濡、北濡和中濡。南濡水流质清味美,煮茶最好。当兵士把水汲回准备煮茶时,陆羽只看了一眼便道:“这不是南濡之水,好似江边之水。”兵士大吃一惊,不敢隐瞒,实话相告:“我去南濡汲满一瓶南濡水,船出南濡,水流甚急,船身摇晃,瓶中之水溢出一半,因怕责骂,近岸之时用江边之水装满。”在场之人个个佩服,人人赞叹:不愧为评茶大师。
三、贡茶做官
隋文帝杨坚初登皇位时做了一个梦,梦见神人换他的脑骨,自此后时常头痛,苦不堪言。后来,遇见一个和尚,和尚告诉他说:“山中有茶树,将茶叶采来煮饮即能消痛。”杨坚派人采集茶叶,一试果然灵验,于是养成了饮茶的习惯,臣子们也跟着学会了饮茶。也有不少人投其所好,向杨坚敬贡好茶,每每都能荣升官级。时人嘲笑说:你研《春秋》、《周易》,不如好茶献帝。
四、御茶十八棵
在美丽的西子湖畔群山之中,有一座狮峰山,狮峰山下的胡公庙前,有用栏杆围起来的“十八棵御茶”,年年月月吸引着众多游客。
相传清乾隆皇帝来到杭州,带领大小随从巡游狮峰山,一路上乾隆深为大自然的景色所陶醉。当来到胡公庙时,老和尚献上最好的香茗,乾隆看到那杯茶,汤色碧绿,芽芽直立,栩栩如生,煞是好看,品饮之下,顿觉清香阵阵,回味甘甜,齿颊留芳,便问和尚:“此茶何名?”和尚奏道:“此及西湖龙井茶之珍品——狮峰龙井。”乾隆返回庙前,见庙前的十多棵茶树,芽梢齐发,雀舌初展,兴致一来,就挽起袖子采起茶来。这时,忽有太监来报:“皇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随手把采下的茶芽往袖袋里一放,急速返京了。
太后山珍海味吃多了,肝火上升,眼睛红肿。乾隆来到太后身边,太后变闻到阵阵清香迎面扑来,便问乾隆:“皇上身上什么宝贝如此清香?”乾隆用手一摸,想起狮峰山采下的茶叶,便吩咐下人拿去泡来。太后喝完茶汤,感到特别舒适,如此连喝几天,居然肝火平了,眼红退了,肠胃也舒服了,太后满心欢喜地告诉了皇帝。乾隆大悦,下旨封胡公庙前茶树为御茶树,派专人看管,年年采制送京,专供太后享用。因胡公庙前一共只有十八棵茶树,故尔称为“十八棵御茶”。
五、倒茶技艺
四川的茶馆不仅历史悠久,店家如云,而堂倌们练就的一套过硬的倒茶功,也够叫人拍手称绝的了。冲茶人技艺之高令人吃惊,他们手提一只长嘴壶,高高举起、一条细细的水龙直泻而下,像流星划过一道白光,将茶水射入茶碗之中,滴水不漏。更有甚者,能在茶客身后射水,茶水越过客人头顶准确地落入茶碗之中,这叫“雪花盖顶”,还有的双手提壶,同时射入于一只茶碗之中,叫:“双龙戏珠”,也有隔桌射茶,即手提长嘴壶,站在桌对面,朝你对面的茶碗中射茶,不仅准确无误,而且绝无茶水溅出,这叫“海上飞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