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8900
颗粒名称: 赏石
分类号: I267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石文化,赏石文化历史悠久,奇石具有形态美、色彩美、神韵美的特点,如今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用于居室陈设和个人珍藏。赏石可以陶冶情操、修养性情。
关键词: 河东区 散文 当代

内容

如果把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比作鸿篇巨制的书卷,石文化则是其中重要的篇章之一。
  据史料记载,赏玩雅石始于汉代,盛于唐朝,千百年来流传至今。凡能与石结缘,赏石成趣者,多为情趣儒雅、志向高洁之士。唐相牛僧孺视石为友,宋人米芾拜石为师。清朝赏石名家赵尔丰感慨道:“石体圣洁,不以柔媚悦人,孤高介节,君子也,吾特以为师;石性沉静,不随波逐流,然叩之温润纯粹,良士也,吾乐于为友。”沈钧儒先生不但以石赋诗而言志说“吾生尤好石,谓是取其坚。”还辟室专藏奇石,并以良石为良师,从中涵养德行,故名“于石居”。一代伟人周恩来,案头常摆几粒雨花石,借以缅怀革命先烈……
  赏石赏的是石之趣味。石趣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从《聊斋》中那块随天气变化时而聚化露珠、时而蒸腾雾气,教人扬善抑恶的“清虚石”;从径才逾尺,却具36峰,且错落有致,孔洞相同的“灵璧研山”,三易其主演绎的悲伤的故事;从教导人面对困难,要百折不挠进取的“木鱼石”的歌曲,石头留给人间的是神奇的故事、美好的传说、深邃的哲理、精神的启迪。
  我国观赏石种类繁多,雅士名人之所以赏石成趣,因为奇石具有形态美、色彩美、神韵美的特点。传统的赏石审美标准是“瘦、透、皱、漏、丑”;当代的观赏概念是“色、质、图、纹、形”。这说明奇石观赏也在随着社会发展、文化的进步,精神文明的提升而与时俱进。
  奇石,昔日只有皇家园林、官宦厅堂中的装饰物,今朝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用于居室陈设和个人珍藏。如玲珑剔透的太湖石、翠绿晶莹的孔雀石、色如青铜声如玉的灵璧石、润泽凝脂的田黄石、古朴壮美的大化石、冰清玉洁的玛瑙石、金英缤纷的菊花石、五彩斑斓的柳州石、婀娜多姿的昆山石、古朴沧桑的九龙璧玉石等等,可谓各有千秋、异彩纷呈。它们陈设于室内,摆放在案头,是浓缩了的自然秀美风光,是夸张了的名山秀川雕塑。奇石中自有五光十色的千秋画卷、风韵无限的万种风情,无论是工作之中还是休闲时刻,您会在观石、赏石的时候,得到情操的陶冶和性情的修养。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兴。陋室华厅不在乎大小,有奇石就高雅、就生辉、就能展示个性,增加居室的色彩。安定团结的太平盛世,是收藏奇石的大好时光,而正走进千家万户的奇石,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情趣。
  作者简介:魏定渤,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已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戏剧近百万字。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魏定渤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