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的好奇心入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8861
颗粒名称: 从孩子的好奇心入手
分类号: G527.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苏洵通过引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成功地培养了苏轼、苏辙两兄弟的读书兴趣,使他们成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相比之下,现代家长应该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引导他们自觉学习,而不是过度施加压力。
关键词: 河东区 教育 好奇心

内容

在中国文学史上,一代散文名家、被誉“唐宋散文八大家”之称的“三苏”,乃: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被世人传为佳话。
  据载,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小时候非常顽皮贪玩,父亲苏洵常晓之以理的说教,见效甚微。为此,望子成龙的苏洵很伤脑筋。可是苏洵没有施加“棍棒”打之;没有强行“关在屋里”锁之;没有下达“背五篇,默百字”压之;没有坐镇“监禁”之。而是,从孩子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入手,引导默化。每当孩子玩耍时,他就捧着书本,躲在角落里,孩子一来,就将书“藏”了起来。、两个孩子发现这个问题,以为父亲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书,便趁父亲不在家时,将书“偷”出来读,渐渐地他们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乐趣,从而将孩子引入成才的轨道。就这样苏洵和儿子苏轼、苏辙并驾齐驱,被纳入“唐宋散文八大家”之列。
  由此,笔者想到:如今有些学生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教育孩子往往不是采取科学的方法,合理地、积极地引导他们,而是采取机械的加大作业量的方法,超负荷地给孩子布置作业,将孩子的空间安排得满满实实,这个时间去学电脑,那个时间去学外语,孩子搞成机械人一般。以为这样孩子就学习好了,就能成这个“家”、那个“星”了。殊不知,欲速则不达。久而久之,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还会发生病变。
  与前人相比;一个是从孩子的好奇心入手,引导孩子“他要学”;一个是从外力加压加负,逼孩子“要他学”。虽说其目的相同,但效果却截然不同。因此,正确的作法是让孩子自我调整,放下包袱,自觉学习,变压力为动力,激发学习兴趣。当然,做到这一点,对家长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做家长的提高自身素质,学些儿童心理学,掌握用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又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在“我要学”上带个好头,以供其效仿。它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家长不妨一试。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葛振亚
责任者
苏洵
相关人物
苏轼
相关人物
苏辙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