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8747
颗粒名称: 常回家看看
分类号: I267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常回家看看”的重要性,强调了孝顺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是精神上的陪伴。文章呼吁人们理解老人的需求,无论多忙也要抽出时间回家看看,多和父母交流,使他们得到安慰。文章还通过一位中年朋友的例子,展示了孝顺的实际行动和其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最后,文章强调了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精神世界的一种自我完美。
关键词: 孝顺 孝敬父母 传统美德

内容

有一阵子,老人们就爱听《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曲。因为这首歌充满着浓郁的人情味,咀嚼起其中有滋有味的歌词来,如同道出了老人们的心声。他们从心坎上呼唤自己的儿女能常回家看看。
  其实,“孝”的内涵不但是赡养老人,更要尊敬老人;对老人要“养体”,更要“养心”。当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绝大多数子女能做到从物质上赡养老人,使老人们生活上不愁吃穿住。然而,某些子女对“常回家看看”却难以做到,不是太忙了,就是有这事那事的应酬,而冷落了老人。
  诚然,天下做子女的都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但做父母的似乎更渴望子女能懂得自己的心思。年迈的老人活动能量差了,生活上有多少事需要关照,有多少心里话需和亲人说?所以更盼望儿孙绕膝、举家团聚享受天伦之乐!做儿女的要理解老人精神需求,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多和父母促膝谈心,使老人们得到慰藉。
  有位中年朋友听了《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后,思想上受到很大震撼,也受到很大启发。他检查了自己对老人的不周之处,从此与妻子一起常回家看看。对此他深有体会地说:“每当我坐在母亲身边时,就看到老人家布满皱纹的脸上充溢着笑容,那瞬间,老人心灵也舒展了,脸色也变得红润了……当我起身辞别老人时,母亲总是拉着我的手久久不肯松开,老半天才说出一句话,哪天再来呢?!”悠悠慈母心使他感动,从此,他知道了做真正精神意义上的孝子。这番情真意切的表白,使我们的心潮久久不能平息。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精神世界的一种自我完美。让我们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这样做,既是关爱年迈的父母,也是关爱我们自己。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严志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