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8542
颗粒名称: 春讯
分类号: K892.18
摘要: 本文讲述了2003年春节和立春的特殊意义,以及中国历史上迎接春天的传统习俗。立春带来了春天的信息,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宏伟目标前进。虽然春寒料峭,但春天终会到来。在今天,鞭春的传统虽已被改变,但鞭春的遗风仍能启示我们要以积极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迎接美好的春天。
关键词: 河东区 春节 春讯

内容

2003年的春节是羊年的春节。吉祥如意的羊年春节更会在进入21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蒸蒸日上的中国给全国人民带来祝福和振奋。
  立春,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一般是在春节前后到来,所谓“春打六九头”。今年立春之日是在正月初四,无疑更会给欢度新春的人带来节日的喜悦。
  新春伊始,大地开始解冻复苏。对于新世纪的中国人来说,就像听到了春之神的柔美声音,那是春神降临的乐章,这乐章将激励着中华儿女更加众志成城朝着十六大指引的宏伟目标前进。据史载,历代王朝在这一天都要举行隆重的迎春大典。清朝厉鹗《卖花声·壬寅立春日作》词中写道,“春信一番新。春水生鳞。春花春鸟尚逡巡。剪就钗头春胜也,添个春人。准拟踏春尖。春色初匀。春风困著小腰身。制就春词知几首,帖写宜春。”
  立春这一天到了,它带来了“澹荡春光满晓空”,尽管“天上春光遍,世间人未知”,春寒料峭,尚未见“春风又绿江南岸”的风光秀丽的美景,但是“春信”一到,从此日暖一日,那万紫千红的春天盛景终会到来。
  在中国古代,立春这一天,还有“鞭春”的习俗,即鞭打春牛。这“春牛”是用土做成。立春日,各级地方官吏,均在辖地举行迎春大典,亲自鞭打“春牛”,表示春耕即将开始。是时,塑土牛时,将五谷粒置于牛腹内,鞭打土牛成土块后,五谷粒也全掉出来了,这象征着丰收。
  宋代孟元老在《京是梦华录》中说:“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于禁中鞭春,开封、祥符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如方州仪。”在宋代诗家词人中的作品里,许多都反映了迎春时“春鞭”习俗。如郭应祥《鹊桥仙》词云:“泥牛出罢,银幡卸了,又是一番春至。”鞭打完了土牛,从头上卸下春胜银幡,春天重返人间。
  吴琚在《柳梢青》词中亦云:“彩仗鞭春,鹅毛飞管,斗柄回寅。”春天到了,斗柄回到寅位(东北),鞭春在春日,是非进行不可。
  明朝时,迎春活动极为热闹,从国都到全国无不尽然。明朝诗人袁宏道写成了一首《迎春歌》表达了当时热烈场面。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百度。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静装十万人。”这首诗中所描写的是明朝立春这一天的迎春大典情况。从诗中我们看到了古人迎春的盛况空前。立春给人们带来鼓舞和希望,虽然春寒料峭,但万紫千红的浓春景象即将出现,所以诗人才举笔描绘早春情景,热情讴歌。在21世纪的今天,鞭春的传统风俗虽已被改变,但鞭春的遗风也会给我们一定的启示,那就是我们要以一天也不耽误的“不须扬鞭自奋蹄”的精神,作好各项工作,加快建设步伐,迎接风景如画的春天。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谢存礼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