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思路
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科研先导求真务实
1999-2001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级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
1999-2001年连续三年被评为河东区教育教学优秀校
1999-2001年连续三年在全国数学联赛(天津赛区)中获区普通校第一名
1999-2001年连续三年在天津市中学生基本体操大赛中获市级一等奖第一名
2001年被天津市体育总会、天津市体操运动协会命名为“少儿基本体操训练基地”
2000年被评为优秀家长学校
2000年被评为河东区精神文明单位
2001年被评为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
华杰中学自1999年有毕业班以来,每年学校集体获奖项目和个人获奖项目,均达到上百人次之多。
据悉,近年来再次造访华杰中学的人都有共同的心态历程:当你走进崭新的铁栅栏大门时,头一个反应还是漠然;步入朴素装修的走廊,你会觉得那是在刻意包装;但只要转过拐角,你立即会怀疑自己的判断——华杰中学,是在这里吗?!因为阳光透过侧门照亮赭红色的地砖,而装修新潮的门厅、凹廊、办公室奇迹般涌入你的眼帘,使你感到震慑和惊讶!三年前这儿是个“五合一”的单位,还有一所职工中学、一家校办工厂、两个小卖部……走廊上人头簇拥,楼道里噪声营营,办公室黑古隆冬。对比感叹之余,你心里便会得出结论:又是一个天津危改速度!
——题记
从主楼中门眺望校园:巨厦壁立下那座线条清晰的三层教学大楼,左侧是气势恢弘的大礼堂和设施前卫的多媒体教室,右侧是敷设了木地板、壁镜的300平方米体育馆,中央则是宽敞的大操场。全部建筑设施以棕红、浅蓝、深灰为主色调,形成了“美化、净化、教育化”浑然一体的环境氛围……
虽然华杰中学的发展是众目睽睽之下的一个渐变过程,但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三年迈出三大步”的跨越发展感到欣慰。当“民办公助”——这种顺应教育市场要求的新型办学形式在河东区应运而生时,情况并不乐观。资金问题、校舍问题、师资问题、生源问题等,都变成了发展中的困难。按照教育体制改革和“科教兴区”的战略部署,在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的的关心、扶持下,华杰中学经过六年拼搏,已经发展成为河东教苑中一株绿叶华滋的新葩。它1999~2001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级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区教育教学优秀校”;连续三年在全国数学联赛(天津赛区)中获区普通校第一名,在天津市中学生基本体操大赛中获市级一等奖第一名;2000年被评为“优秀家长学校”和“河东区精神文明单位”;2001年被评为“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和被天津市体育总会、天津市体操运动协会命名为“少儿基本体操训练基地”;2002年由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组命名为“中小学艺术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华杰中学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科研先导、求真务实”的办学思路,教育教学成绩斐然。2000届毕业生中考630分以上学生比例,在河东区进入市重点校行列,学生中考平均成绩进入区重点公办民助校行列;2001届在考题难度增大的情况下,625分以上学生比例,仍跨入市重点校行列。80%的学生考入高中,其中50余名学生考入市、区重点学校;2002届610分以上的学生仍跨入区重点校的行列,近90%的毕业生升入高中,有70余名学生考入市、区重点学校。通过千名师生员工戮力同心,华杰中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自我特色,以培养高素质初中生为目标的新型中学。
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领导班子与教师队伍建设
《河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指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委的有关决定精神,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大教育创新力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继续深化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等系列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加大教育创新力度。”河东区教育局对此曾出台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为适应群众加大教育投资和普通教育多元化、多层面的要求,社会力量办学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华杰中学作为民办公助的新型办学体制形式,实行了一套符合教育市场运作的新机制、新模式,并通过开拓创新得到社会的认可。
为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华杰中学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大胆改革旧的教学管理体制,实行了“一长三处”教学双动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校师生的积极性。校长肩负重任,是民办公助学校的第一责任人,不但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还要有家长、学生、社会众望所归的人格魅力。1999年,王兆英任华杰中学校长,她带领校领导班子开始实施创建高起点、高目标的新型精品校战略。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王校长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多年在天津市第五十四中学任校长,她专业知识渊博、管理经验丰富,办学业绩突出。王校长推崇师德师表和“蜡炬成灰”的敬业精神。她在领导班子会上说:“学校领导干部是单位的旗帜,应该在群众中起到示范和导向作用。哪里干部的表率作用发挥得好,哪里的风气就正,哪里的工作就蒸蒸日上。校领导干部在政治上必须坚定,作风上要艰苦朴素,恪守高尚的道德情操,要理解权力和责任的辩证关系,把个人的全部精力都用到事业上。”不论严冬酷暑,王校长每天早来晚走;多媒体教室里她专心致志听课,基建工地上闪烁着她的身影,她时时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发挥了一个老共产党员、老校长的先进模范作用。1999年她调任华杰中学校长不久,爱人因脑栓塞住院治疗。王校长每天下班后坐车到中医一附院看望病人,随后再回天拖南的家,整整跑了一年多……那一件件看似平常的往事化成无声的激励,至今还在青年教师心头涌动。记者听到了几个感人至深的小故事,去年高亚东老师因车祸,小腿粉碎性骨折。王校长前后去医院探望了11次,使高老师和家人、病友都十分感动。而今年中秋节,王校长没有和家人团聚,她把几个新招聘的大学生召集在一起吃团圆饭,给家在外地的青年教师带来了温暖。在王校长的领导下,华杰中学有一个高效精干的领导班子,绝大部分处室领导都身兼数职,活跃在教育教学一线。他们还通过中心组学习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决策水平。全校上下始终处于一个目标、一个号令的整体联动状态,这也是华杰中学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华杰中学政令畅通,干部工作到位,师生齐心协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校风和教风,同时勾画着学校日新月异的变化。
现在,华杰中学有一支业务精湛、敬业爱生、乐于奉献、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一线教师60人,其中高级教师25人,中级以上职称的占80%,另外还有市级先进教师、区级“十佳班主任”、“九五”立功先进个人、区级学科带头人等多人。围绕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学校积极引进人才,强化在岗进修培训,并通过公开课、观摩课、展示课鼓励教师们实践教学创新。如仅2002年就招聘了5名本科生,且教师中在学的大本生,明年绝大多数都能毕业,这种前瞻性很强的人才梯次战略,促使华杰中学一年登上一个台阶。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办学质量
学校的主战场在课堂教学。华杰中学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以教研为基础的工作思路,课堂教学教改别开生面。学校按照《课程计划》强调做到:设置课程科目开齐;周活动量无增减。而对于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课、劳技课、活动课则做到“四有”,也即有师资、有课时、有教材、有教案。实践证明,从教室到理化生实验室,从体育馆到多媒体计算机房,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过程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华杰中学从教学双边对师生进行全程管理。这种教育管理模式是“以人为本”管理观念的诠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已成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主题。双边全程管理要求教师备课,首先是“备”学生。真正把握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的脉搏而因材施教。教务主任杨志忠告诉记者,为群策群力搞教改,学校非常重视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目前,校内教研隔周一次,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教师上课要参照区教育局颁发的《好课标准》,通过领导听课、评课和每学期每人的一节公开课,通过学生与家长的评教活动、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对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与奖惩挂钩。
教育科研是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华杰中学成立了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每年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科研规划,确定校级课题和处室、教研组以及教师的子课题。按年度召开年会,发表并编选优秀论文集。去年以来,华杰中学教师论文连续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其中被《全国教育科研论文暨教案选集》选入的就有赵芙蓉(《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郭琪莹(《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任远(《浅谈中学政治课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沈芸(《地理课上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途径之初探》)和高雯(《充分发挥生物课优势,强化中学生美育教育》)等5篇论文。现代教育理论为教育教学改革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语文组重点研究“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数学组的新课题是“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组要“在化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各学科的课题充满创意,显示了一线教师的宽阔思路和创新精神。2001年以来,华杰中学申请的2个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已经立项。其中音乐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的重点课题,学校因此被命名为“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试验基地”。
毕业班工作一直是初级中学的“重中之重”,中考成绩更是三年实施素质教育成效的集中反映。在谈到这个关系学校生存发展,关系为高中校输送合格新生的大事时,王校长平静地说:“这是我校精品战略的最终工序,它又是三年教学双边管理的结果,应该说成功的机率很大。”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毕业班工作由校长主抓,这个“抓”字含义很深,它包括狠抓师生的思想,狠抓各项具体措施的落实到位。对毕业班的班主任和课任教师来说——必须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生存意识;在操作上要按照中教科的要求,贯彻“早、细、准、实”的四字方针,工作指标分解到人,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还要定期开好“五个会”,将“教、学、督”各个环节落到实处,使教师、学生、家长形成一股最后冲刺的强劲,保证完成毕业班的各项指标任务!
建文明校园创造良好育人环境育优良校风德育工作务实求真
位处南站、十一经路商务地区的七纬路上车水马龙,但咫尺之距的华杰中学校园内一片谧静,偶尔走过几个身穿黑白相间校服的学生,也显得温文尔雅、谦和有礼。在草木依然葳蕤的花坛边,在干净整洁的教学大楼,在脚印累累的沙坑前,记者深深感受到一种无形的秩序井然。这便是可以意会的育人环境,是华杰中学和王兆英校长精品战略的初见成效。校园环境建设需要投入。这几年学校投资数百万元改建了两座校门;改造了理、化、生实验室,并使之达到了国家一类标准;装修了教学楼面墙、外檐、地面和会议室;购置了电化教学设备;建立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室;购进52台PⅢ电脑,建成了现代化网络教室;拆改了北侧危陋平房,建造了700平米的大礼堂,拆除南侧危房,建造了豪华型体育馆。负责接待的赵钟英主任深有感触的说,华杰中学年年有变化,年年有发展。李宪忠局长在视察工作时曾多次指出,精品校是什么样子?现在看来.“华杰”就是精品校的样板!
按照现代教育理念进行解析,一所学校的资源构成除校园环境设施外,还应该包括学生、干部、教职工和知识信息。华杰中学将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首位,赋育人环境建设以新的内涵。1999年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研究小组,王校长任组长并提出“德育工作要求真务实”的指导思想。通过“问卷调查”、召开每学年一次的德育工作年会、学习贯彻《中学德育大纲》等强化德育意识,并由政教处结合实际制定《华杰中学德育工作计划》。这个计划要求内容序列化展开,如“爱国主义教育系列”、“规范教育系列”、“法制安全教育系列”等,每月突出一项重点内容,进行班校会、看录像、演讲、朗诵、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灵活多样的德育活动。实践出真知。许多教师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经验,郭琪莹、章洪、王丽萍、孟庆霞、张颖的德育论文获市二等、三等奖,任远、郭琪莹的政治课教学论文刊登在《全国素质教育论文暨教案选》上;康荣芹老师还荣获区级“优秀班主任”称号。
德育工作已深入华杰校园的各个领域,它与智育、体育、美育相得益彰组成覆盖全校的素质教育体系。德育在潜移默化中切入教学领域,产生巨大的连锁反应。如初三年级组长、班主任、数学教师井树梅,她亲自家访了解学生,曾一天走访了13人次,回家已是晚11点钟,她心诚不怕苦与累,是一位无私奉献的好老师;语文教研组组长章洪,抓好“四个重视”,有的放矢开展道德教育,不让一名学生掉队,是爱岗敬业的好班主任;政治教师高亚东,敢于突破旧的思想观念,实施目标教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力求在政治课教学上做到“交给学生——一把学习的金钥匙”。令人倍感欣慰的是教师辛勤劳动有了收获,在全校《德育规程》抽查中,学生合格率高,初三(4)班解跃同学连续8年为大王庄、唐口地区的孤老户做好事,被命名为“市级学雷锋标兵”。
当谈及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的关系时,王兆英校长说,华杰中学以德育工作为重点,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但这个环境是开放型的,它辐射到街道、企业、里巷……我们的目标取向是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发挥其全面育人的功能。华杰中学早已成立了由上述各方代表组成的“教育委员会”,通过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各种活动。我们学校还和大王庄敬老院、消防五中队、交警七中队、大王庄派出所、大王庄街道办事处等单位签订了“精神文明共建协议”,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和参加各种社区公益劳动,同时聘请外单位领导来校讲授安全法制教育和区史区情教育。我校的德育工作还渗透到书法、绘画等10余个学生兴趣小组活动中,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六届校园艺术节,为全方位提高学生道德素养提供了舞台。同样,学校体卫工作也实现了大跨越。全校《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普及率达100%,及格率97%,优秀率20%。2001年,张寿仁和刘玉妹两位老师在区级观摩课评比中分获二、三等奖。我校还连续四年在全市少儿基本体操大赛上获一等奖的第一名,在河东区健美操比赛中获第一名。今年又获得区运会第10名的好成绩。
清脆的课间铃声又响了,王校长将去主持校长办公会。临行前记者请她结合党的十六大报告谈谈下一步打算。她说,十六大报告鼓舞人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几代人的憧憬,我们相信,在区八届委员会新班子的领导下,河东区一定能抓住天津改革开放和建设的战略机遇期,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华杰中学肩负着培养合格初中生的重任,我们一定不辜负区委、区政府以及区教育局领导的期望,把华杰中学建成新型的名牌精品学校。
校长办公会
电脑网络中心
体育馆
多媒体教室
校园广角
天津市华杰中学
校长:王兆英
主任:赵芙蓉郭琪莹刘连华段树旺赵钟英杨志忠
地址:河东区七纬路80号电话:2421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