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底,河东区连续第三次被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2000年在全国开展的“爱心献功臣”行动中,河东区又被命名为全国“爱心献功臣”先进区。三年来,河东区党政军民把来之不易的荣誉和成绩化作开拓创新、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又瞄准了“誓夺四连冠”的更高目标。全区双拥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市双拥办和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创建标准不降,工作力度不减,争创决心不变的总要求,坚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创新提高,以促进社会生产力、提高部队战斗力、增强军民凝聚力为根本指导原则和创建目标,以军地双方互办实事为着力点,紧紧围绕“爱心献功臣”、争创“双三好”活动主题,始终着眼一个“创”字,突出一个“新”字,贯彻一个“实”字,使全区双拥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领导重视组织得力
河东区现有团以上部队34个,集中了天津市三分之二的驻军,素有“军旅之乡”之称。双拥工作在河东区一直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被称为是“一号工程”。区委书记赵琨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检查、指导双拥工作,并要求各级党政组织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在突出位置。区委对基层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双拥工作是一项重要考核内容,明确规定双拥工作不达标,要追究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河东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区长杜彩霞今年年初一上任,非常关注双拥工作,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协调部署争创第四次“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各项工作,并向各有关部门提出了双拥工作要体现“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四高”要求。各系统、各单位及时调整和充实了双拥领导小组成员,健全了区级、区属各部门、街道、居委会四级双拥组织网络,全区上下形成了以区委、区政府为主导,各基层单位和驻军部队为基础,广大军民齐参与共创建的良好双拥工作机制。
抓住根本教育先行
三年来,河东区坚持把双拥宣传教育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常抓不懈。一是建立了覆盖全区的双拥教育网络。各中小学校普遍设置了国防教育课程,各街道、企事业单位定期对民兵进行双拥和国防教育,区委党校把双拥教育作为处以上领导干部和青年干部轮训的必修课,驻区部队把双拥教育作为对官兵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今年还在区内主要交通路口设立了“欢迎您到河东双拥模范城区来”永久性展示牌。二是依靠区内新闻媒体营造浓厚的双拥舆论氛围。区有线电视台设立了“子弟兵风采”专栏,录制了《同心曲》等20余个反映双拥成果专题片。《河东报》开辟了《军营传真》、《军旅生活》等栏目,刊登有关部队和双拥工作的稿件110篇。在今年“八一”期间,我们依托区委主办的《河东报》,正式创办了《河东双拥专刊》,定期宣传展示全区双拥工作成果。三是强化国防教育。去年是《国防教育法》颁布实施第一年,为了搞好第一个全民国防教育宣传日活动,区委、区政府建立了国防教育领导机构,各基层单位相应建立了国防教育领导组织。区政府克服财政资金困难,专门拨出6万元作为宣传经费,印制了34.5万份国防知识竞赛答卷,全区37.2万人参加了这次活动,征集了近百篇国防教育征文。今年,在全民第二个国防教育宣传日期间,区武装部把《国防教育法》的主要内容进行分类印制,与兵役登记通告一起张帖了1500多份,让群众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和了解《国防教育法》。另外,区人防部门结合全市防空袭警报试鸣演习,张贴了5000余份宣传图画,收到了较好的国防教育效果。河东区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四是以重大庆典和节日为契机,开展了多种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文的宣传联谊活动。连续三年举办了迎“八一”大型军地文艺演出活动,去年“十一”组织了“迎国庆军地书画展”。在今年9月份举办的河东区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期间,各驻区部队踊跃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各街道与共建部队联手举办的各种作品展示、文化展演活动达10场,密切了军民鱼水之情。
建章立制落实政策
为了把党和国家有关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政策、法律和规定落到实处,三年来,河东区不断制定、完善和修改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为落实政策提供了保证。为认真落实国家和市里对军人、军属的优抚、优待政策,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结合河东区的实际,依法规范了全区的优抚、优待工作,重新制定了《河东区拥军优属若干规定》,明确了各级党政组织的责任和义务。针对近年来在安置转业干部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区人事局出台了《河东区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工作八项措施》,确保做到让部队、地方和军转干部三满意。为了明确各行业的拥军工作职责和范围,制定了《河东区行业拥军十一条规定》,使各单位拥军有章可循,避免了随意性,增强了规范性。为了安置好每一位退役士兵,区安置办制定了安置前的《政策宣传和法制教育制度》,安置中的《三公开四优先一监督规定》,安置后的《跟踪回访制度》等三项制度。针对军地双方关注的危改、子女入学、医药费报销、优待金收缴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先后制定出台了《河东区关于在危房改造中对优抚对象住房改善费减免的规定》、《部队干部子女优先入学制度》、《优抚对象医疗费优先报销制度》、《河东区义务兵优待金社会统筹的收缴和管理办法》等。河东区连续三年义务兵统筹金收缴突破70万元,超额完成了上级要求的指标。此外还建立了区领导现场办公制度、定期走访问需制度、军地联合办公制度等。今年7月份,装甲兵炮团81师241团分别在保定满县山区、宣化靶场野营训练。区委副书记陈彦云、副区长温继平带队冒酷暑携带慰问品奔赴训练现场代表区委、区政府看望部队官兵,鼓舞了官兵士气,圆满完成了训练任务。几年来,坚持软件硬件建设“两手抓”,在建立健全十几项操作性较强的“软件”规章制度的同时,又加大了硬件设施的投入,先后筹资150万元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档案管理规范化、协调指挥网络化,使全区双拥工作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正规化的轨道。
夯实基础完善阵地
阵地建设是基础,是开展好双拥工作行之有效的重要载体。三年来,区委、区政府克服重重困难,从大局出发,舍得投入,先后建起了军嫂再就业培训中心、军地两用人才培训中心、退役士兵就业技能培训中心、区街两级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法律协调中心和全市一流的军休干部活动中心,今年又创办了河东区复退军人驾驶员培训基地。全区12个街道普遍建立了军烈属之家,总计投资50多万元进行了装修和设施添置。民兵之家已发展到64个,建成“少年军校”16所。目前正筹备建立河东国防园,作为全区新增的最大国防教育基地。驻区34个团以上部队都为地方干部建立了“军营一日”活动站,为地方学军拥军提供教育活动的场所。同时加强了全区国防工事的维修维护工作,专门配备了21名管护员。不断加强的阵地建设,物化了拥军工作,夯实了双拥工作的基础。
突出重点互办实事
坚持开展军地双方互办实事活动,是河东区双拥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年来,区委、区政府和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把互办实事活动作为新时期双拥工作的着力点,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和新变化,创新工作方法,探索新规律,总结新经验,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广泛深入实施了“六大工程”。目前,“六大工程”已成为军地双方互办实事的载体和抓手。一是全力以赴搞好安置工程。随着形势的发展,退役士兵安置问题越来越成为双拥工作的难点。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解决子弟兵的后顾之忧作为稳定一方的大事来抓,要求各单位在安置上不要讲条件,不要讲价钱,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搞安置。三年来全区共接收安置退役士兵965名,安置率达到了100%。近年来通过实行“双轨制”安置办法,把指令性安置同扶持就业相结合,把政府安排工作同货币补偿鼓励自谋职业相结合,拓宽了退役士兵安置就业之路。二是尽心竭力搞好就业工程。河东区的驻区部队多,随军家属多,军嫂就业问题一直成为河东区双拥工作的难点。区委、区政府在区内下岗职工就业存在很大压力的情况下,优先考虑解决军嫂就业问题。区领导和有关部门想尽了招法,广开军嫂就业门路,利用军嫂再就业培训中心先后举办了10期培训班,300余名军嫂参加了裁剪、计算机、理发等技能培训学习;区民政部门联合区劳动局、区妇联等举办了14次大型军嫂就业供需见面会和专场洽谈会,妥善安置了300多名军嫂。我们还建立了军嫂就业基金,专门为军嫂创业提供小额贷款;今年又在天津市妇女创业中心创立了军嫂就业基地和托底安置基地。三是随来随办搞好入学工程。部队官兵的频繁流动给他们的子女就学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和麻烦,也成了他们最大的后顾之忧。河东区委、区政府要求双拥部门和教育部门在对待部队子女入学上,必须坚持随来随办工作原则,就近、择优解决好每一个部队子女的入学、入托问题。三年来,1100名部队子女妥善顺利地进入了河东区各中小学校就学,切实做到了教育拥军。四是“五进”军营搞好拥军工程。近年来,河东区委、区政府从部队和官兵的实际需求出发,相继开展了送文化、送科技、送法律、送安置政策、送服务等“五进”军营系列拥军工程,拓展了拥军渠道,深化了拥军内容,深受广大官兵的欢迎和好评。三年来,区图书馆发挥图书优势,先后在武警8630部队、消防五中队等部队建立了8个集体借阅点,每2个月为部队更换新书一次,累计送书30000余册。区文化馆组织文艺小分队经常深入部队,为战士演出近50场。区委党校先后与51414部队、66178部队结为共建对子,党校5名高级讲师被聘为部队政治教员,多次为战士授课。今年,由河东区科委牵头建立了河东区科技拥军联席会,成立了由20名科技骨干人员组成的科技拥军服务队,并在全区大中学生中开展了“人捐一本书,我为科技拥军出份力”活动,帮助36个基层连队建立了科技图书阅览角。同时利用军用两地人才培训中心,为部队培训烹饪、计算机、机械电器维修等方面技术人员300多名。区司法局充分发挥法律服务职能,组成了由律师、公证员和法律工作者参加的军营法律服务小分队,开辟了“148”法律拥军服务专线。五是发展经济搞好科研工程。发展生产力,支援地方经济建设是驻区部队义不容辞的责任。三年来,军地双方积极发挥科研院所的优势,联手共同开发科研项目。军交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等四个部队科研院所向地方转让家用制氧机、汽车防冻液等科技成果21项,为地方创造产值千万元,仅“金属热喷涂技术”一项就为地方年创效益百万元,为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贡献。区科委组织科技民营企业与军交学院合作开发的“双燃料汽车”、清洁燃料、清洁剂等一批科技项目已初见成效。六是实事办实搞好解困工程。多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解决驻区部队学习、训练、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作为双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对部队提出的营建、煤气、道路、水电、有线电视安装等问题,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和立即办制度,想部队所想,急部队所急,办部队所需。三年来,全区3万名干部群众开展了为部队办实事、送温暖活动,各单位支援慰问驻区部队的文化体育用品、生活用品等物资、款额达800多万元。
军民共建拓宽领域
在军民共建上,我们坚持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在巩固中提高,在发展中创新,共建的形式和内容年年有新意,共建的范围和领域年年有拓展。实现了定点共建与社区共建、结对子共建与多方联建的两个结合,共建形式由松散型向固定型转变、由联谊型向互助型转变、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由节日化向经常化转变,全区形成了社区有共建、行业有共建、岗位有共建的新格局。全区共建点已发展到127个,街道共建率和中小学共建率均达到了100%。共建示范校19所,共建摊群市场8个,共建文明路6条,共建公园2个,共建商场5家。近年来,为了把军民共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我们以社区为依托,提出了军民共建入社区、老干部走出庭院融入社区、国防教育入社区“三入社区”总要求,围绕“三入社区”,在全区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四大主题活动”。一是开展了送温暖结对子活动。驻区部队与全区126户孤、老、残疾家庭结成了帮扶对子,常年照顾他们的生活。驻区51313部队警卫连与大桥道托老所建成了对子,官兵们像对待父母一样照顾关心住院的老人们,被人们传为佳话。二是开展了献爱心助学活动。驻区部队常年资助93名贫困学生上学,三年来资助额达20多万元。北京军区联勤部第八分部筹资30万元,建立了专项扶贫基金资助失学儿童。军休老干部周公望等5名老同志,从1994年开始至今已坚持8年走出庭院融入社区,积极参与河东区创建文明社区活动,并走向了南开、蓟县等区县讲传统,开展帮扶活动。三是开展了送亲情到军营活动。全区人民把子弟兵当成自己的亲人,每逢“八一”、“十一”、“春节”,各街道、共青团、妇联等系统都要组织服务队到部队为战士洗衣缝被,把亲情和温暖送到战士的心坎上。区卫生系统专门组织了医疗队为战士定期查体看病,为战士送去第二故乡人民的一片关爱之情。四是广泛开展了第二故乡助民活动。哪里有急难险重的任务,哪里就有部队的帮助,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的身影。驻区部队积极支持和配合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工作,在社会公益活动、扶贫救助、畅通工程、环境卫生清整、维护社会治安、改造月牙河义务劳动、清雪、植树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参加兵役法、国防教育法等宣传活动达5000多人次,向承德地区和对口帮扶县甘肃岷县捐款100多万元。仅畅通工程一项就为地方出动车辆900台次,出动官兵2万人次。800多名官兵主动承担了全区中小学的义务辅导员,作专场报告达90余场。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部队官兵为地方做好事做实事10000余件。送温暖结对子活动,献爱心助学活动、送亲情到军营活动、第二故乡助民活动等,极大地丰富了军民共建的内容,拓宽了军民共建的领域,适应了新形势下军民共建的新需求。
走进河东双拥模范城
科研拥军项目(四所)
科研拥军项目(运校)
双拥工作网络图
军民联欢
《国防教育法》宣传活动
先进单位
烈军属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