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老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8128
颗粒名称: 家有老母
其他题名: 献给老年节
分类号: I267
摘要: 本文描述了作者对家中年迈母亲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尽管作者有过离家发展的机会,但出于作为独子的责任和义务,作者选择留在母亲身边。作者描述了母亲年轻时的奋斗经历和付出,并表达了照顾母亲的决心和责任感。
关键词: 当代 散文 王宝贵

内容

我曾记得有一个古训:父母在,不远游。家有年迈老人,是断然不能远离的。因为老人需要照顾,除了生活的料理,还有精神的慰藉,更要面对随时出现的种种不测。
  我家中尚有老母健在,因为父亲过早故去,母亲拖拽着我走过了大半个人生。所以对母亲,我总是透着一份尊敬和感激。我也曾有过去外埠发展的机会,但都被我婉拒和放弃了。因为我是独子,我的离去,意味着母亲的身边便没有了依靠。
  母亲在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叱咤风云。她16岁入团,18岁入党,在刚刚建立人民政权的工业局里,戳摊建厂,在国家困难的时期,她责无旁贷地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紧衣缩食,拼命工作。大跃进时期,全国涌动着经济热潮,母亲更是没黑没白地奋战在劳动生产一线,作为主管生产的车间主任,更是冲锋在前;但那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兢兢业业”就能概括的,那是报答社会主义的一份虔诚、一份梦想、一份执着。当工人们敲锣打鼓为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报捷的时候,母亲却晕倒在车间里……
  在我记忆中母亲就这样多次被同事送回家来。
  母亲的健康早已透支给了那个时代,多病的母亲现在已脆弱了许多,尽管还有时强梁的指挥若定,但在那硬撑着的刚强背后,是一种无助的依赖,在那整日透过玻璃窗追随我身影的目光里,我读懂了母亲那份心语。
  母亲老了,虽然曾经绚丽多彩地年轻过,但那已成为历史的过去,打造母亲暮年的幸福已是我不容辞却的义务和责任。所以,每每在我为了事业和工作四处奔波的同时,总没有忘记家有老母。因为,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对于舐犊之恩的回报,是对共和国创业者们的尊重;是血缘的自然绵延,也是在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宝贵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