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韶山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8106
颗粒名称: 走进韶山冲
分类号: I267
摘要: 本文描述了作者对韶山的向往以及对毛泽东同志的崇敬之情。作者在初中时期就对韶山充满向往,但一直未能实现前往的机会。最终在夏天时,作者有机会组织前往韶山参观,对那里的自然景观和毛泽东同志旧居留下深刻印象。文章强调韶山是人们心目中的圣地,而毛泽东同志的光辉形象永远闪耀在人们心中。
关键词: 当代 散文 《走进韶山冲》

内容

那是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正赶上“文化大革命”,所有的人都对韶山充满了无限向往,无论是谁只要提起韶山就格外的神气、格外的骄傲。因此,引起数以百万、千万计的崇拜者,乘车的、骑自行车的、还有徒步的,不远千里,也要看一看韶山,逛一逛毛家湾。在这种气氛的影响下,我也对韶山油然升起一种特殊的、非常亲切的感情,可惜一直没有机会去,只是从一些宣传画或各种像章的背景上有了感性的认识。记忆中最深的是在树木葱茏间,一排整齐的土屋伫立在那里,有着不凡的气度。人们都说,那里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一时间,韶山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圣地。一首“火车向着韶山跑”的儿歌,竟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手舞足蹈了好几年。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已经走向另一个世界,然而,一代伟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光辉形象却永远闪耀在人们的心目中。于是,总有一种到韶山走一走、看一看的愿望。今年夏天,在单位的组织下,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了韶山冲。汽车沿着长沙市郊起伏蜿蜒的柏油公路行驶,头顶林荫长廊,两旁尽是郁郁葱葱,顿时感觉连吸上一口气都充满着绿色。虽然已入盛夏,但阵阵微风袭来,依然凉爽扑面,到处是一种自然的清新,一路疲劳的心情也变得格外轻松,不知不觉间便被眼前的青山绿水所陶醉。
  此时,头上的白云娓婉缠绵,成朵成片,如同悬挂在蓝天上的纱巾,任凭轻风裁剪。公路两边的池水碧波粼粼,在阳光映照下闪烁着晶莹璀璨的明珠。望远方,山青薄雾,云烟缭绕,树影婆娑,扑朔迷离,于层林叠嶂中给人一种虚无飘缈的幻觉。看脚下,峦峰跌宕,尽显玲珑,装点着这美丽的乡景村色。这里的河水绿如蓝,这里的山岭翠又青,恰似一幅动人的风情画,洋溢着亮丽的自然美景,难怪人们在赞美毛泽东的同时,也要赞美这里的山山水水。
  到韶山参观毛泽东同志旧居,一切都和青年时代的向往一样,只是觉得这里的树更加茂盛,又参天挺拔;这里的水更加翠绿,又明亮清秀。随着络绎不绝的人群,融合着热情豪放的情绪。我在想,如果伟人的在天之灵看到眼前的这一切,看到这些善良的人们,肯定也会怡然无限。听讲解员说:当年毛泽东在这里发动农民起来与土豪劣绅斗争,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进而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用革命的武装实现了全中国的解放,为的就是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殷实的日子。如今,伟人的愿望得到了证实,而且生活的越来越好。我想所有置身于今天幸福生活中的人们和所有来到韶山的人们,都应该对照自己的今非昔比,联想到毛泽东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6位亲人,从而为这些英灵献上一片真诚的祈祷和慰藉。
  我还发现生活在韶山的老百姓和毛家湾人,最能用心体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当地人总是自豪地说:韶山的民风乡情最纯朴,韶山人民的心地最善良,因为我们是毛泽东的同乡,所以也和毛泽东一样自觉自愿地做出过许多牺牲,做出过许多无私的奉献和付出。早年毛泽东不肯让国家在经济上给韶山以特殊的照顾,而那时的韶山人对此是那样的理解和支持。在改革开放的时候,韶山人却以崭新的观念和崭新的姿态在市场经济中大显身手,把领袖的家乡搞得热火朝天。现在的韶山,家家搞经营,人人做生意,都与旅游业密切相关,当然离不开毛泽东主席的威望高照。
  回来的路上,我忽然发现路边长着一种红的和绿的两样叶子的植物,这红的似血,那绿的像玉,颜色分明,异常鲜艳。于是,我采下几片留作纪念,通过韶山之行重温八十年前那段光辉的历程,在饱览韶山无限春光的时候,寄托对一代伟人的永久思念。
  韶山在我们心中,毛家湾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郑跃菊
责任者
毛泽东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韶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