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河东少年宫棋艺室,让你目不暇接的是各种棋类比赛的奖状、奖杯和奖牌。在众多奖牌中,2002年首届全国青少年棋苑杯“围棋团体冠军”、“中国象棋团体第二名”、“国际象棋团体第三名”三个奖杯格外引人注目。这些奖杯凝聚了从事棋类教学22年的高级教师王志鹏的心血和汗水。
我离不开学生
王志鹏今年47岁,是区政协委员,现为区少年宫体育组组长,1979年,20出头的他在区少年宫开始了棋类教学生涯。20余个冬春秋夏,王老师和棋类和学生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他自费到北京棋院学习并曾先后八次到天津师校、天津教育学院深造。在教学中,他探索总结出了“指导读书法”这一独特的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尽快掌握下棋的技能,王老师为学生制作了很多生动的教学卡片,给学生出了大量的围棋死活题、象棋残局题。对学生的作业,他有针对性地采取互相交换的方法来提高棋艺的基本功。他经常深入学校,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在王老师精心指导下,学生的棋艺有了很大的长进,在全国比赛中获奖的人数越来越多,王志鹏在国内棋坛的名气也越来越大。1996年,天津棋院以优厚的待遇想调王志鹏到棋院工作,被他婉言谢绝,他说:“河东少年宫是少年儿童棋类教学的基地,我是孩子们的启蒙老师,对那些孩子们有特殊的感情,我离不开学生!”
棋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因患肌无力而获得新生的王志鹏,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情。他常说,人活着就要为社会做点什么,不管岗位多么平凡,都要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为了获取更多的棋类知识,他从书店买了大量的棋类书籍,20年来加在一起足能装上一汽车。1985年,王志鹏在书市上发现了四册日本原版围棋书,他翻开看了又看,爱不释手,一看价钱得40多元,这在当时可是半个月的薪水。他在书市转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咬牙买下了这套书。谈到对棋类的兴趣,王老师说,他对各种棋都着迷,但最钟爱的还是围棋。围棋有无穷的奥妙,有时研究琢磨起围棋,竟忘掉了吃饭和睡觉。他说:“我离不开棋,棋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他和天津棋院李亚春合著的《围棋死活100题》一书成为学生学习围棋的必读书目。在王志鹏等编写的《儿童棋类教学丛书》中,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九段作了“纹枰对奕,情趣高雅,静中有动,其乐无穷”的题词;中国棋协副主席、中国围棋队总教练聂卫平九段及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获得者、国际特级大师谢军专门为此书签名并给予很高评价。该书一经面市即发行50万套,成为畅销书。
冠军从这里起飞
作为少年学棋的启蒙老师,王志鹏在河东少年宫这片沃土上为棋坛培养了大批人才。区少年宫主任姜欣伟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了从这里走出来的冠军和棋坛名人:宁春红曾在河东少年宫学棋,后来成为天津国际象棋队队员,现任国家少年集训队教练;在南开大学从事中国象棋教学、三次获全国女大学生中国象棋冠军的贾倩也曾在区少年宫学棋,现为国家青少年集训队队员,今年升入职业初段。据不完全统计,20年来王老师培养了3000余名学生,他们中有的已成为棋类教练,有的仍驰骋在棋类赛场上。
棋坛园丁王志鹏就像蜜蜂一样在棋海百花园中,默默地辛勤采集和奉献。我们祝愿王老师培养出更多的棋类冠军,为家乡争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