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涛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7943
颗粒名称: 黄河涛声
分类号: I267
摘要: 本文描述了作者第一次见到黄河的情景,感受到了黄河的韵律、雄浑和气势,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用力量和智慧搏浪奋进的壮歌。
关键词: 黄河 散文 当代

内容

那是七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我随一支知青队伍前往鄂乐多斯高原,任务是众所周知的,到广阔天地接受锻炼。
  一天下午,我们从包兰线上的一个小站向南进发。老实说,队伍的情绪并不那么高涨,黄土高原的风沙遮住了人们的视线,严重碱化了的土地和当地老乡们漠然的面孔,又使每个人的心沉甸甸的。队伍在蹒跚的脚步中走了一个多小时后,突然不知谁叫了一声:“听,响雷了!”晴天响雷?这叫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侧耳细听,果然远方传来隐隐的雷声,并且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响亮。“黄河!这是黄河的涛声!”队伍前面有人回头大声喊着。这句话使大家一下子兴奋起来,脚步也无形中加快了。
  当队伍赶到黄河边的时候,我们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前方,西北天边像有千万匹褐色的脱缰战马奔驰咆哮而来,及至到了跟前,在高高的堤岩阻挡下,又豁然迸发出雷霆般的怒吼,转而向南冲击。水流撞击的地方,白沫喷突,漩涡像抖转的长鬃。堤岸在它的愤怒冲击下,一会儿就裂开一道几米长的大缝子,随着裂缝的扩展,那厚厚的黄土层轰隆一声齐崭崭跌入水中,激起冲天的水柱……
  为了我们的到来,渡口早已等候着两只大木船。当我们这二、三百人的队伍从长长的踏板走到船上,并且都齐刷刷坐好之后,二十几个粗壮的青年船工就在一个中年汉子的指挥下,套上纤绳,一齐弓下腰,“嘿哟嘿哟”地喊着号子拉木船溯流而上。约摸行了二里来路,汉子发出一个响亮的口哨,船工们随之像箭一样跳到船上,于是船就像一片树叶,在急流的冲击下向对岸射去。这时,夕阳照在河面上,闪着灼灼的金光,我们就在这金光和涛声中,欣赏着一泻千里的黄河风采,一股颇为壮烈的情怀也悄然在我们胸中升起。
  快到岸边时,正当我们担心船怎么能在急流中靠岸的时候,不知何时脱光了上衣的那个中年汉子站到船舷,他嘴里喷着浓烈的酒气,喉结不停地蠕动着,眼睛紧紧盯着岸边的一个地方。寒风吹着他那紧梆梆的肌肉,那里面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就在船与岸相撞的一刹那,那个汉子突然呐喊一声,眨眼跳到岸上,同时迅速地将手中的绳子牢牢地套在一个木桩上,死死拽住不放,船便稳稳地靠了岸。
  这就是我第一次看见的黄河,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韵律、黄河的雄浑、黄河的气势。
  啊,黄河!你哺育了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一代代、一代代,像那个粗犷的船工汉子,用力量和智慧,合奏出中华民族搏浪奋进的壮歌……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智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