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7779
颗粒名称: 荷花风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夏初的夜晚,池塘中出现了第一朵荷花,人们称此为荷花风。荷花具有清白、忠贞、浪漫等象征意义,在历史诗歌中经常出现。在津河新景的龙潭公园里,满池的碧绿托出朵朵红荷、粉荷和白荷,让人仿佛走入了一个幽深的时空隧道。同行的诗人引经据典地说,荷风一词可能由此而来。
关键词: 河东区 荷花风 历史诗歌

内容

在静悄悄的夏初温馨的夜幕中,池塘里钻出第一片黄绿色铜钱似的小圆叶,出现了第一根荷梗、出现了第一片晃动着小珠的荷叶、出现了第一朵向池塘笑致问候的荷花。于是,在溽暑季节的细雨中,满池的红荷、白荷怒放了,为等待已久观赏荷花的人们,送去了多彩的梦……
  人们喜爱荷花,更喜欢把荷花池塘周围的风称之为荷风,于是乎,夏天和风的称谓,就被文人墨客们笔下的“荷风”取代了。虽然“和风”与“荷风”只有一字之差,但那意境和韵味确实不一样了。
  今年夏天,我们一行三人为观赏津河新景顺便来到龙潭公园。
  满池的碧绿托出朵朵红荷、粉荷和白荷,这绿、红、粉、白四种颜色和穿透摇曳的垂柳丝和那太阳金黄色的光晕一融合,仿佛在荷花池畔叠印出一条幽深的时空隧道,随着历史的影像和现代时空闪烁着的光波,是谁伴随着荷花风走出来了?
  有人在悲愤地咏吟着“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那是屈原走过来了,他是否在借赞美荷花的清白,在宣泄报国无门反遭放逐的难言心境?
  有人在咏吟着“迫而察致,灼若芙蕖出绿波。”那是诗人曹植走了过来。难道他把荷花看作是理想中的洛神,在荷花池边寻觅浪漫而忠贞的爱情?
  荷风中白居易用诗篇记录下“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那是少男少女泛舟于绿叶粉荷之间,纵情嬉戏的画卷。荷风中走过来理学家周敦颐,他用借荷花清纯之风采咏叹世风的神来之笔,写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爱莲说》。荷风中走过来神态深沉的朱自清教授,他用一腔爱国的热血,在胸中燃烧着《荷塘月色》的诗句……
  荷风中不知何时吹来清凉的雨丝,把我们的思绪从历史的时光隧道拉回现实,依旧是满池碧绿、荷吐清香。恰逢今夜又是十里荷风送来荷花的清香,加上随风飘洒的细细雨丝,更平添了我们观赏荷花的雅兴。思绪再度把我们与津门的十里荷池的荷风和杭州西湖美景之一的“曲院风荷”联系起来。同行的诗人引经据典地说:宋朝时酿造官酒的曲院里曾遍种荷花,杨万里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写的就是该地,荷风一词应当是由此而来。清康熙年间,又在岳湖引种荷花,夏日便出现了莲叶接天、花开如霞的盛景。今日又逢盛夏时节,南国曲院可曾是荷风中,传来那“芙蕖万斛香”?
  说到“芙蕖”,同行的诗人解释说:古人称荷花为“芙蕖”或“芙蓉”。《尔雅》中说:“荷芙蕖,实为莲”,说的是荷花和莲子,而现在的人们却把荷花和莲子合二而一称之为莲花了。故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千古佳句。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魏定渤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