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路街道天琴里居民区曾被称为“无绿化、无路灯、无存车处、无居委会办公用房”的“四无”居民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居民区,今年却一跃成为富民路地区“创建文明小区和示范居委会”工作成果最显著的居民区之一,被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确定为首批达标单位。最近,区委书记赵琨在深入天琴里居民区调研时,对该居委会社区制度建设、规范化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天琴里居民区的变化有多大?他们的创建工作是怎样开展的……?日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在富民路街道办事处李洁副主任的陪同下,来到该居民区进行了采访。
走出富民路街道办事处,穿过富民路,徒步七、八分钟,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整齐的楼房、一条条经过硬铺后的崭新甬路、一排排新栽的法国梧桐……“这里就是天琴里居民区。”李洁边走边向记者介绍说:“今年,富民路街道紧紧抓住区委提出实施星光计划的契机,从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出发,投资近90万元,对这里的楼间甬路进行了硬铺装。同时扩建了居委会办公用房,为每个楼都安装了自行车存放架,种植了40多棵法国梧桐,建起了3个居民室外健身活动场所。你看,这是新铺设的鹅卵石甬路,新建的凉亭、石桌、石凳,这边是乒乓球台,那边是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健身器材。这些设施建成后,居民群众都高兴地说,天琴里越变越漂亮了,生活在这里,连出气儿都痛快!”说话间,我们已经来到了居委会,天琴里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李淑珍,居委会副主任曹会珍、杨培英接受了记者采访。
天琴里居民区共有11栋楼房,55个门,130余户、3600多人。这里原是棉五三职工宿舍。1992年拆迁改造,1994年居民还迁。当时因种种原因,社区配套不到位,居委会也只能利用3间临建房办公。曹会珍告诉记者:“现在居委会办公用房真是鸟枪换炮了,过去20个人在居委会站不下,现在50多人能在这里开会。”办公条件改善了,居委会一班人的干劲儿更足了。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下,在街道社区工作科的直接帮助、指导下,他们从加强社区建设规范化建设入手,把居委会工作分为社区组织管理、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环境、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社区文化教育、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八大类;建立了班子会议、居民来访情况记录等九项工作记录制度,实行专人管理,专卷存放;建起了帮困、治安防范等五个工作网络。为搞好居务公开,天琴里居委会统一将各项工作制度、服务措施上墙,并设立了居务公开展牌。他们还积极推行“社区自治、议行分设”的社区管理体系,成功举办了天琴里第一届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组建了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强化了社区民主自治的运行机制。科学规范的居委会基础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各项社区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天琴里社区在创建文明小区和示范社区居委会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从而跻身于本地区创建工作的前列。
谈起区委书记赵琨到天琴里调研的情景,李淑珍激动地说:“6月6日,赵书记来到天琴里居民区,视察了社区环境和硬件设施建设工作,仔细查看居委会社区资料建设,详细询问了低保户生活情况,并对我们的工作给予肯定,使居委会一班人备受鼓舞。当天,我们就召开了班子会议,认真研究文明小区和示范社区居委会创建工作。大家一致表示,决不辜负领导对我们的期望。一定要用百倍的工作热情,在社区建设中实践好“三个代表”,努力为居民群众创建一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文明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