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倪振美,是东新街22区的居民,今年40岁。
1981年,我进了东亚针织厂当了一名车间统计。当时厂里红红火火,经济效益逐年上升。后来,厂领导安排我到办公室主管销售工作,每天感觉很充实。但随着个体针织行业的不断发展、竞争,对我们这个针织厂造成很大冲击,厂子逐渐衰退直至停产。到了1999年,全体职工面临下岗。
下岗以后,我和爱人商量,凭我在针织行业工作过的经历,决定开办一个针织厂。筹集了十几万元的资金,购置了14台缝纫设备以及裁剪电刀等,在河东第十七幼儿园租了100多平方米的教室作为厂房,信心十足地办起了鼎升针织内衣厂。
创业是艰辛的,从进料、染色、裁剪、印花、缝制、销售一环扣一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使生产受到影响,甚至导致工厂倒闭,我下决心一切从头学起。先是请了一位针织厂专业打板师傅,教自己如何算成本,如何用料,怎样用料省。接着进了第一批面料,而后我招聘了第一批工人,这十几个工人也都是下岗女工,她们的到来,不仅对我们刚起步的企业帮助很大,而且也解决了她们下岗后面临的困境,缓解了就业的压力。大家积极出谋划策,齐心协力,做出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儿童内衣,产品出来了,由于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供大于求,产品的销售是一个比产品更重要也是更难的问题。产品销到哪儿去,又一个难题摆在了面前。为急于把产品销售出去,我曾经受过骗。无钱进料,无法给工人发工资,工厂陷入半停产状态,眼看着机器趴在那里,每月的租金就有2000元,厂里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当我从拖欠货款的客户处回到旅馆,正值沈阳下大雪,空空荡荡的屋里一丝暖意也没有,自己的心也冰凉透底。我分析了眼前的局面,款肯定是要不回来了,我决定先把这些货办托运拉回去,然后再回津。主意已定,天还未亮我就动了身,由于天色很暗,楼道很黑,我一脚踩空,迷迷糊糊的就从楼梯上滚了下来,我强忍着疼痛,挣扎着来到车站,把货物办了托运,上了火车,又勉强支撑到了单位,就再也起不来了。厂里的姐妹们把我送到了医院,拍了x光片,才知道后背肋骨断了两根,需卧床休息,可这时我怎么能在床上躺得住呢?听说从沈阳运的货到了,我一天也顾不得休息,和工人们一同把这些货整理好,等待机会重新销售出去。
有了这次教训,我再做生意时就特别谨慎,找一些诚实可靠的客户。伤病好了以后,我带着样品亲自去了沈阳、长春、哈尔滨,找到原单位的老客户。几年来,为了打开销路,为了厂子的生存,我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产品得到了广大客户的认可,工厂也步入了正轨。2001年夏,我决定扩大经营重新选择了新厂址,厂房面积也比以前有所增加,又新购进了一批缝纫设备,由原来的十几台设备发展为近40台设备的中型个体企业,由原来的十几个工人发展到了三十多人。
企业发展,可是新的问题又摆在了我的面前。由于产品更新慢,再一次使工厂陷入将被市场淘汰的境地。一批产品就处于滞销状态,怎么办?我就到几个市场搞调研,汲取好的厂家的经验,找出自己的不足。我诚恳地征求客户的意见,采纳他们好的建议,开动脑筋和技术人员、裁剪工共同设计了几种新产品,在针织行业普遍疲软的状况下,我们的两种产品受到了所有客户的好评,工人们加班生产到深夜,还是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良好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厂子的发展,自己也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要使企业生存发展,生产的产品必须有特色,这样,你的产品才会被认可、接纳。
如今,我们的厂子越干越红火,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产品销售异常火爆,有许多客户打电话定货,从而扩大了销售。随着西部大开发,我也积极开拓西北市场,业务范围也从原来的单纯东北市场发展到了西北各地。
有许多人羡慕我仅三年就使工厂有了一定的规模,而且一切都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他们都说我运气好,但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我自己体会最深,为了工厂,我们一家三口人吃住全是在厂里,爱人在事业单位上班,忙碌一天,下班还得忙着这个企业,特殊的环境造就了女儿坚强的性格,也培养了她生活自理的能力,她好强也很理解我,学习上从不让家长费心,各方面也是班里的佼佼者。
三年来,在商海里摸爬滚打,自己深深体会到,自信心是最重要的,只要你努力付出就会有回报。实践表明:下岗并不代表失业,而是重新为我们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只要我们敢于面对挑战,不怕困难,相信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