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生活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回忆童年的往事,历历在目犹如昨天,不禁令人思绪万千。
记得我5岁那年的春天,妈妈生下了小妹妹。当村支书的爸爸进干校学习,一去就是两个月,家里“留守”的是坐月子的妈妈、大妹妹和我。按理说,在这个要紧时候,爸爸应该尽丈夫之责,不应外出。但处在那个“斗私批修”的年代,也就怨不得父亲了。月子里的妈妈体质虚弱,缺少营养。一天妈妈发着高烧,想喝口热水。我端起暖瓶一看,里面是空空的。我只有5岁,还未生过火。望着母亲苍白的脸和干裂的唇,我不知所措,委屈地流着泪。
“彬彬,别哭,按妈妈的话去做,你能把水烧开。”妈妈吃力地说。
我睁大着“小男子汉”的眼睛,望着生病的母亲,不住地点头。
“拿水瓢舀上一瓢水,倒在铁锅里。”妈妈吩咐。
我拿起与我脑袋差不多大的瓤,全身趴到水缸沿上,使劲舀起一瓢清水,个儿不如锅台高的我,这时竭力踮起脚尖,举起小瓢……谁知,小手一抖,那一瓢清水顺着我细细的胳膊全流进了我的脖子里。我没吭声,咬着牙又舀满一瓢,搬张小方凳踩上去,终于将水倒进了锅里。
“数20根稻草,撅成三段,送进灶堂!”妈妈又吩咐着。
“对,划火柴……对。点上。”妈妈鼓励着。
火燃烧起来了,火苗映红了我的脸,也燃起了我心中的希望。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我遵照妈妈的吩咐和鼓励把水烧开了。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烧火,也是用童年的勇敢和孝心为母亲烧出了一团温暖。我兴奋地站到那张没有搬走的小方凳上,把水盛到一只大海碗里,再加上少许的红糖,随后“呼呼”地吹着热气,又小心翼翼把盛着糖水的碗端到了妈妈的床前。
妈妈接过海碗,看一眼满脸汗水、满身泥污的儿子,眼泪一滴滴地滚进碗里。
“水甜吗……怎么不喝?”我疑惑地望着母亲。
“甜。甜到妈妈心里去了!”妈妈边喝边说,两腮上挂着泪水和微笑。
望着妈妈喝完儿子亲手烧的开水,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乘妈妈休息的工夫,我又光着脚板跑了2里多路,请来了“赤脚医生”,经过诊治,妈妈终于恢复了健康……
后来,妈妈逢人便夸儿子的孝心和勇敢,一夸就是30多年。每夸上一遍,她心里就甜蜜一回,眼睛里充满着自豪。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环境改造人,艰辛造就人。正是童年的艰辛磨炼了我的意志,给了我智慧和力量,令我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