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社区建设之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7540
颗粒名称: 开拓社区建设之路
其他题名: ——河东区富民路街道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纪实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文报道了富民路街道在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创新实践。街道领导班子通过自筹资金兴建了全区最大的综合农贸批发市场,建成了全市第一家社区图书馆、社区展览厅和社区文化志愿者联谊会等,营造了具有地区特色的社区文化氛围。同时,他们加强社区党建基础工作,建立了资源共享、相互联动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实现了向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转移。这些工作得到了区主要领导的肯定和认可。
关键词: 河东区

内容

提起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富民路街道,有人称它是“被危改遗忘的角落”。这里13000户、34600多人口至今绝大部分仍生活在近百年之久的老平房里。狭窄的胡同里巷、破旧的私产老屋记忆着这一地区的岁月沧桑。2000年5月区划调整后,新一届街道领导班子走马上任,首先要回答干部和群众提出的一连串问题:社区环境脏乱怎么办?困难群众和下岗职工多怎么办?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怎么办?没有文化设施和场地,文化活动少怎么办?……他们面对干部群众渴望和期待的目光,面对一大堆棘手的问题和难题,答案只能有一个——困难多在于解决,条件差在于创造,秩序乱在于管理。
  不到两年的时间,这里却发生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变化。用区主要领导同志的话说,富民路街道的领导班子很有开拓性,工作很实,很有成效。
  自筹资金兴建了全区最大的综合农贸批发市场;
  建成了全市第一家社区图书馆;
  建成了全市第一个社区展览厅;
  成立了全市第一家社区文化志愿者联谊会;
  成立了全市第一家社区群众摄影组织富民摄影协会。
  搭建社区文明平台
  文化是一个地区文明的灵魂。文化活动是提高群众素质、增强社区凝聚力、营造一方文明的有效载体和抓手。富民路街道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社区文化活动对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创建社区文明有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他们从社区的实际出发,从居民群众的需求出发,确定了“社区文化工作社区化,社区文化工作社会化”的工作思路,整合社区文化资源,创造条件,优势互补,协调和发动军、企、民共创建,齐参与,营造了具有富民路地区浓郁特色的社区文化氛围。
  2001年9月,富民路街道以社区居民文化活动骨干为基础,成立了全市第一个社区文化志愿者联谊会。可别小看这样的一个联谊组织,它成了富民路地区开展经常性、系列性文化活动的“司令部”。文化活动要靠投入,要靠引导。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重实际,看长远,克服场地、资金困难,拆除了占路长达17年之久的郑庄子农贸市场,建起了3000平方米的社区文化广场。在万隆滨河小区内建立了全市首家社区图书馆,同时在小区内建成了全市首家社区展览厅。先后为12支业余文化团队配备了服装和活动器械。远近闻名的汪庄子普乐高跷会由于人员老化和资金不足,沉寂多年没有参加过什么活动。在街道的支持和帮助下,如今他们又开始活跃起来,恢复了往日的民俗文化风采。在今年正月初五河东区欢度新春民间花会踩街活动中,他们表演的高跷绝活——叠骆驼赢得了在场群众的热烈掌声。一年来,富民路街道大活动常有,小活动不断。先后举办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万人签名和知识竞赛活动、迎新春军民大联欢、民间花会邀请赛、河东“海河之春”音乐节、关爱老年健康赠书仪式、五月歌会、庆“六一”幸福童年歌舞汇演、第二届“万隆新苑杯”摄影展等地区系列文化展演活动。这些寓教于乐、健康向上的特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社区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的文化品位,同时也增强了社区群众的凝聚力,调动了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热情。一位87岁高龄的老人听说建了文化广场,带着孙子把家里养了4年多心爱的桔子树搬到广场,说给广场增添一点绿色,表示一点心意。
  夯实社区党建基础
  富民路地区有较大的驻街企事业单位21个,全街道2500余名党员中,非隶属关系的党员就占了近一半。如何加强街道和居民区党组织与驻街单位党组织的联系和沟通,把社区党员最大限度地组织起来,把力量凝聚起来,把党员作用发挥出来,让社区各单位的党员人人都来关心社区建设,参与社区管理,这是夯实社区党建工作的新课题。
  富民路街道党工委从基础工作抓起,先后对13个居委会的党总支和党支部进行了充实、调整,建立健全了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活动等规范化工作制度。同时大胆探索资源共享、相互联动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为了加强居委会硬件投入,他们充分调动驻街单位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协调16个驻街单位出资4万余元为各居委会配齐了“三机”。同时,在居民区中建立了“流动党员联络站”、“党员登记站”,成立了以党员为骨干的社区服务队、创优美环境志愿者队伍、治安巡逻队和帮教组。在实际工作中,街道党工委坚持把党建工作融入社区文化活动、宣传活动、公益活动、环境整治活动和为群众办实事等各项活动中,使社区党建工作的重心实现了向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转移。
  居委会党组织处在社区党建工作的最前线,居委会干部是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小巷总理”。家住新仓库一号门的居民曾联名写信给街道,感谢光华路居委会党员干部为群众办的一桩桩好事。信中说,以前我们住的环境脏乱得无法形容,马路大坑连着小坑,垃圾挡道,乱哄哄的真让人头疼。后来听说成立了光华路居委会,刚开始大家也没当回事,可是我们怎么也没想到,居委会成立后不久,整个大院就发生了焕然一新的变化,路给填平了,垃圾被清运走了,捡破烂的不见了,小区变得干净、漂亮、安全了。我们由衷地感谢和信任居委会的党员和干部。现在,富民路地区的群众提起党员,赞扬声多了,信任感强了,心中地位高了。
  立足社区实事办实
  富民路街道领导班子说,群众生活中的难点,关心的热点,就是我们一切工作的重点。我们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和努力,设身处地去解决居民群众的困难,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身边的变化,才能从根本上疏怨气、顺民意、聚民气,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赖。
  乱摆乱卖、环境脏、秩序乱是实施畅通工程前各街道的通病,富民路地区尤为严重,仅有的三条道路条条都是集贸市场。人难走,车难行,居民群众反响大,呼声高。富民路街道新一届领导班子决心要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积极组织,与天钢集团有限公司、中板厂等驻街企业协商合作,利用企业闲置空地,筹集资金200万元兴建了富民、富钢、富鼎三个农贸市场。其中富民综合农贸批发市场占地20000平方米,成为全区最大的集贸市场。三个市场的建成,不但使1500多名下岗职工和困难群众实现了社区再就业,而且还极大地改善了月牙河地区和郑庄子地区的周边环境,解决了乱摆乱卖这一久治不愈的顽症,群众拍手叫好。
  办实事最有说服力,最有感染力,最有凝聚力。要“富民”,就要忧民、安民、为民。富民路街道办实事“抓大”但不“放小”,既“抱西瓜”,也“捡芝麻”。他们结合文明社区“五个一”创建活动,建成了4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对6个居委会的办公用房进行了内外整修,改善了办公条件;改造天琴里居民区,实施“星光计划”,兴建了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建立了阅览室、棋牌室,安装了健身器材;建立了富民老年电视大学分校;维修居民区甬路,楼群里巷硬铺装8000平方米;为两个居民区配置了自行车棚和车架,粉刷了老楼房和楼道;新建了380多间小煤屋,维修了贾沽道两个公厕;为450户平房家庭安装了暗锁,协调解决了娄庄子居民吃水难问题……这些老百姓能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一桩桩实事,一件件小事,真实记录了富民路街道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实践“三个代表”,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的具体行动。
  针对地区内下岗职工多、困难群众多的实际,街道广泛深入开展了“人人为困难群众做贡献”活动,为近500户居民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不让一家一户过不去。建立了扶贫帮困救助网络,设立了经常性捐助站14个。每位街道党政领导干部分别与5户困难群众家庭结成了帮扶对子,定期深入家中办实事、解难题。今年春节期间,街道干部为121户困难家庭送去慰问金17000多元。困难户李丽艳家中生活十分困难,街道干部和张达庄居委会干部经常到她家问寒问暧,逢年过节都要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还特地为其12岁的脑瘫孩子买了轮椅。今年春节前夕,李丽艳在写给区委书记赵琨的信中动情地说,“街道和居委会干部成了我们全家的恩人,感谢区委培养出这样的好干部,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困难家庭和残疾儿童的关怀。”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晋文
责任者
司淑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