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编织新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7507
颗粒名称: 巧手编织新生活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河东区中山门蝶式立交桥下的一间不足8平方米的商用门脸房,刘桂梅用巧手和坚持再就业的精神,编织出了自己的新生活,并帮助了许多下岗姐妹重拾信心,教授她们手工编织技能,让她们找到了再就业的出路。刘桂梅的故事展示了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精神,同时也体现了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和支持。
关键词: 河东区 商用门脸房 编织店铺

内容

河东区中山门蝶式立交桥下一间不足8平方米的商用门脸房,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却变成了小有名气的编织店铺。35岁的下肢残疾女青年刘桂梅,用巧手铺出了再就业之路,也编织出了自己的新生活。
  刘桂梅家住在河东区向阳楼街道。15年前,一场无情的车祸使她落下了终身残疾。她和下岗的爱人街头卖过菜,插过花,一次次品偿了失败的滋味。摆在刘桂梅面前的路有两条,要么依靠政府吃救济,要么自谋职业再闯新路。从不向命运低头的她义无反顾选择了后者。1998年,在朋友的帮助下,她开始学习手工编织的技能。有过两次失败记忆的刘桂梅暗下决心,不管遇到怎样的挫折和痛苦,都要坚定地走下去。刘桂梅把学习编织技术视为新生活的开始倍加珍惜,从织帽子、织围巾学起,一边织一边总结和摸索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生性好强的刘桂梅很快地学会了织床罩、衣服、打中国结等上百种花色品种的编织技能。技术学会了,又面临销路的问题,于是她在楼群里巷摆起了地摊。在实施畅通工程后,刘桂梅积极响应市、区政府号召,准备撤摊办店。但是由于刚刚起步,一无房子,二无本钱,困难再一次困扰了她。向阳楼街道得知刘桂梅的困难后,积极帮她向区残联申请小额无息扶贫就业款。2001年5月,刘桂梅顺利领到了区残联发放的2000元扶贫款,租了一间8平方米小屋开始自己的编织生意。苦是苦了点,可一家三口终于解决了吃饭问题,日子也越过越好。
  一年来,刘桂梅的编织店每天都顾客赢门,生意很红火。许多下岗姐妹慕名上门求教,刘桂梅总是热情教授,目前已免费培训了下岗女工220余名,帮助她们掌握了再就业技能。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司淑华
责任者
张建强
责任者
刘桂梅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