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有前途的天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7217
颗粒名称: 一个大有前途的天津
分类号: G127
摘要: 天津作为中国一线城市之一,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配套能力强、外贸发展势头好、利用外资水平高等优势。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具备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等独特的条件,被视为天津乃至中国最有前途的热土。人们满怀信心,对天津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关键词: 天津市 滨海新区 工业基础 配套能力

内容

《经济日报》记者詹国枢卢盘卿余晓勇 到天津采访,与市领导交谈,同专家学者见面,和街头百姓聊天,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一旦谈及未来,大都满怀信心,“蓄势待发”、“前景看好”、“大有希望”,是常挂在嘴边的词儿。 “要我看,天津就像一架正在跑道滑行的飞机,一旦腾空而起,肯定会飞得又快又高!”《天津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变化研究》一书作者、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马献林多年研究天津经济,以形象比喻预示天津发展的未来。
   马献林历数天津几大优势: 一是工业基础雄厚。天津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去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2858亿元,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仅次于上海而位居第二。 二是配套能力强。天津工业门类齐全,在全国工业40个大类、179个中类、607个小类中,天津分别占有87%、91%和85%的行业门类,这在各城市中是少见的。
  三是外贸发展势头好。天津外贸近年来走势良好,九五期间,全市外贸进出口完成586亿元,相当于八五时期的3.4倍,在全国位居前列。 四是利用外资水平高。天津是全国引进外资最多的城市之一,目前天津的境外合资合作企业达13500多家,九五期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21亿美元,比八五增长2.6倍,在全国位居前列。 天津的优势,还有很多,比如,西接北京、东邻渤海的区位优势;海运、陆运、空运三齐全的交通优势;石油、天然气、工业盐等量大质好储多的资源优势;尤其九五期间,天津市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城市电网改造、引黄济津、陕气进津、天津港改造、天津机场扩建、城市交通“三环十四射”等大型基础设施工程,更为天津新世纪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 以上种种,固然使人们对天津前景看好,但人们更有理由对天津未来寄予厚望的,是天津东面那一片辽阔的土地,以及全市工业重心的战略东移。 出天津城往东至天津港,有一片总面积达350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其中仅荒地、盐碱滩就有120平方公里!城郊有这么大一片可供开发的土地,在沿海大城市非常少见。正因此,早在1986年邓小平到天津视察时就兴奋地说:“你们在港口和城市之间有这么多荒地,这是个很大的优势,我看你们潜力很大。” 也正因此,自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在这片土地上相继建起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并于1994年提出,“用十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完成全市工业重心战略东移”。目标提出7年来,滨海新区已成为全市一块最生机勃勃、最充满希望的热土。 在新区,管理体制已经取得突破。过去,这里开发区、加工区、保税区、天津港等各自独立,虽然平时互有联系,但也常常各自为阵;去年9月,市委、市政府下决心改革新区管理体制,重新组建了滨海新区工委和滨海新区管委会,对新区建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指挥。这样,既有效发挥了新区的综合实力,也为全市工业重心战略东移奠定了体制基础。 在新区,引资规模不断扩大,引资势头日趋良好。一份权威调查数据表明,天津开发区是全国外商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2000年,新区新签合同外资额33亿美元,相当于新区前六年累计吸引外资总量的30%。其中,美国摩托罗拉、日本三洋、韩国三星等跨国公司大幅度增资,单摩托罗拉一家,一次就增资19亿美元。 在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新区建设前的1993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为112.36亿元,人均1.1万元;到2000年,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62.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46万元,比七年前增长了4倍。按照国际一些经济学家的模型分析,天津新区从1993年的“工业化中期”水平走到2000年的“工业化后期”水平,只用了短短7年,而国外一般国家平均要用33年! 新区的过去,辉煌耀眼,新区的未来,令人振奋! 到2003年,新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将基本就位,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将达40%,外贸出口占全市比重达50%。“十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目标将实现。 到2005年,即十五计划完成之时,新区国内生产总值将达1200亿元,占全市比重递增至45%,而外贸出口占全市比重则递增为60%!“全市工业重心战略东移”目标基本完成。 蓝图固然美好,能否变成现实呢?天津市领导向记者分析了滨海新区的若干优势,特别是其独有的土地优势(120平方公里荒滩地)、资源优势(油气盐俱全)、区位优势(依傍京津又靠海)“条件这么独特优越,前期基础也已打扎实,怎么能不成为天津乃至中国最有希望的热土呢?” 上世纪80年代看珠江三角洲(主要看深圳),90年代看长江三角洲(主要看浦东),新世纪前十年看环渤海地区(主要看天津新区)——这是记者在天津采访时不止一次听到的说法。这样的说法是不是有道理呢? 人们相信并期待着,天津能拿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