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经济日报》从11月20日开篇,在冠以《告诉你一个真切的天津》栏题里,连续刊登题为《一个埋头苦干的天津》、《一个亮点频闪的天津》、《一个关爱百姓的天津》、《一个大有前途的天津》的组合报道文章。四篇文章实事求是地报道了天津市改革发展的创新思路、基本经验和追求全面上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辉煌成果。区委要求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要认真学习这四篇文章,认清天津的大好形势,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激发大家知天津爱天津建天津的热情,坚定改革开放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信心。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奋力拼搏,扎实苦干,努力开创河东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本报今天转载了第一篇和第二篇。经济日报记者詹国枢卢盘卿余晓勇
未到天津采访,先听到一些议论:
“天津经济工作平平淡淡。”
“城市建设步伐太慢。”
“工业太传统太陈旧。”
天津城市面貌究竟如何?未到实地,一时不易说得清楚,不过读者倘若看看本文压题照片,或许能看到津门一角。
天津经济究竟搞得咋样?你说我说,都不算,最好还是让权威的数字说话:
上世纪90年代,天津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2%,比全国同期增长水平高1.42个百分点。“九五”期间,天津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3%,高于全国水平3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三。
跨入新世纪,天津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今年前九个月,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1.9%,高出全国同期水平4.3个百分点,又一次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名列前茅!
这样一个高水平的发展速度,能说天津经济工作“平平淡淡”吗?
说完速度,再看效益。天津全市财政收入在80年代中后期时,尚在50亿元左右徘徊。从50亿元增长到100亿元,用了8年时间;从100亿元增长到200亿元,用了4年时间;而从200亿元增长到今年有望达到的300亿元,其间仅仅用了两年时间!
这样一个有效益的发展速度,能说天津经济工作“平平淡淡”吗?
行文至此,一个疑问自然产生了:既然天津经济工作搞得不是很差而是相当好,为什么人们的感觉并未与之同步,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错觉呢?
仔细分析,人们的感觉,主要是从最直接的感受即对城市面貌的观感产生的。而实事求是地说,近些年来,天津的城市面貌即城市外观和形象,虽然有所改观,变化相对不大,尤其与同为直辖市的北京和上海比,确实存在不小差距。
于是人们又会问了,既然发展速度好,效益也不差,为什么城市面貌变化相对不大,政府的精力和财力都用到哪里去了呢?
答案是:用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危陋平房改造。
天津是个老工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划归河北8年,几乎没啥投资;唐山地震损毁天津60%建筑,恢复重建,又是8年。进入20世纪90年代,再不下决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不但工厂难以正常运转,就是居民最基本的吃水、用电、用气等,也成了大问题。正因为如此,自90年代以来,天津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单“九五”期间,全市投资就达675亿元,相当于“七五”和“八五”两个五年计划投资总额的1.8倍!占地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还多!先后完成了电厂水厂建设、路网改造、引黄济津、陕气进津等重大工程,其投资比例和投资力度,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是少见的。
大量危陋平房,则是古老天津卫留给历届政府的又一笔沉重遗产。到90年代初,天津市区尚有100多万居民住在低洼潮湿,冬不御寒,夏不蔽雨的“三级跳”危陋平房里。每逢津城大雨,市领导心里都打鼓,总要到下面察看灾情。“说实话,看到老百姓新买的衣柜冰箱泡在深水里,看到一家老小在寒风中冻得发抖,心里真不是滋味哪!”市委书记张立昌言谈及此,不免有些激动,“新中国成立这么多年了,咱天津百姓住房条件还这么差,我们怎么能心安?
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是政府最大的失职!”
1994年,天津市委、市政府下决心以极大的精力和财力,集中几年,全力解决百姓最突出的住房问题!并公开提出“五至七年,基本完成市区成片危陋平房改造任务”的目标。六载寒暑春秋,坚持危改不止,到2000年,危改任务基本完成,市区共拆除成片危陋平房836万平方米,新建住宅2073万平方米,津门110万居民喜迁新居,人均住房面积由6.7平方米猛增到13.8平方米,增长了一倍多!这样大的力度,这么大面积的危改,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也是罕见的。
“基础设施建设也好,危陋平房改造也好,都不是立竿见影的事儿,可你们为什么要坚持十年这样干呢?”记者问。
“我们这样干,有两个出发点,一是天津经济的长远发展,二是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比如,地下管网建设,市里投资了好几个亿,建了好几百公里长,全埋在地下,虽然看不见,但对天津今后发展必不可少。又比如,危房改造,也有两种搞法,刚开始有人建议,先改那些路两边‘很难看’的,拆它两排,建上新楼,既很见效,又少花钱。但我们想,一切还得从多数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要改就改那些老百姓住得‘很难过’的,哪怕不挡道,哪怕很花钱,哪怕是很大一片,我们也坚决干,扎扎实实干它几年,一定得让老百姓住上好房!”曾在基层工作多年的张立昌,说话也像他本人一样朴实。谈到近年来的工作思路,他诚恳地说:“天津市这些年的工作,就是实事求是,埋头苦干,为天津发展和天津百姓认认真真办成几件事。如果因为这而暂时放慢了城市外观建设和形象工程建设,这个账我们认了。不过从大处和长远看,这样做还是应该的,也是划算的。你们说是不是?”(原载2001年11月20日《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