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7049
颗粒名称: 古娘
分类号: D669
摘要: 本文介绍了古娘作为小区治安员,通过建议修建治安亭、亲自捡工地废料、捉拿小偷等行为,为小区营造了一个安静的环境。文章还描述了古娘如何处理小区内的一些问题,如处理工地失窃事件和揭露两个假尼姑的骗局。最后,古娘的付出得到了小区居民的认可和感激。
关键词: 社会工作 问题 河东区

内容

“我说,你在路口卖西瓜不安全,要赶快把它推到指定地点去!”那个卖西瓜的女老板抬头一看:“啊,是古娘……我马上走。”
  管事的人叫阿琴,今年50多岁,是小区的治安员。她的丈夫姓古,人们都叫她古娘。也有几个年龄和她相仿的大老爷们,喜欢拉长了声音叫“姑——娘”。古娘听了,往往会扬起眉毛回敬道:“老兔崽子,叫错了,要叫姑——奶!”
  古娘所在的小区是近几年才落成的,原先这地方是一片芦苇荒滩,大港人把它改造成了现代化的生活小区。二千余户居民陆续住进这里。
  小区边建边搬迁,到处是“路”,什么人都可以进。捡破烂的满街转,顺手牵羊“拿”走工地上物品;磨力戗剪子的成天吆喝,搅得人无法休息;卖菜刀的哑巴会敲开女主人家的门,举着菜刀哇哇怪叫,吓得女主人半天喘不上气来……
  古娘想,小区要有个安静环境,非得从源头抓起。“古代的城市都有城门。要不,我们这个小区也修上几个暗堡,起个文明词叫治安亭,安在小区几个进口处,出出进进的人都看得清了。”她向居委会主任建议道。
  “你这个建议太好了!可是我们一无钱、二无料,怎么个建法呢?”主任犯愁地说。
  “活人还能让尿憋死?工地上废料有的是,捡点就够了!”
  古娘说干就干。她把退休的老伴动员出来,也让儿子在休息时间帮着拣。“喂,你们几个别总蹲在这儿晒盖子,快帮老娘拣点砖头去!”她对常跟她开玩笑的几个老爷们喊。
  古娘的号召力真大,几天工夫就把料捡足了;又过几天,治安亭就盖起来了,巍巍戳立在小区进口处,像人高马大的卫士。
  治安亭内粉刷的白灰还没干,就有人打小报告,说古娘偷了工地的料。上面派人一查,砖头是从泥土里抠出来的,还有许多半块的;几袋水泥是古娘自己掏钱买的。检查人员临走甩出一句话:“古娘,我们佩服你,你真能艰苦奋斗!”
  古娘不时在治安亭进进出出,满街面转悠。一天傍晚,她看见三个背编制袋的人慌慌张张往外走,她大喊一声:“站住!”三个人回头一看是古娘,扔下编制袋就跑。古娘近前打开一看,里面有钢筋、钢管、铁夹。
  第二天,古娘“请”来了工地主任:“你丢了东西,我缴获了……还给你们!”工地主任脸上露出感激的笑容。
  一个月白风轻的晚上,古娘照旧巡逻在小区便道上,忽然看见前面有两个“黑袍子”在走动,古娘紧走两步,到跟前一看,是两个尼姑。黑下尼姑到这儿来干什么?这里准有问题。古娘跟在尼姑后面,见尼姑这家出那家进,一边“化缘”,一边看“风水”,纯属两个骗子。她马上拨通了“110”。经询问,原来是两个乔装打扮,到处行骗的中年女人。
  这些天,有说有笑的古娘板起了面孔,她从这栋楼进去,又从那栋楼出来。随处可见洁白的墙面上贴着广告,写着电话号码。这墙面是他们几个治安员、清扫员费了几天工夫才擦干净的。她决心要把这些乱写滥画的人抓出来。她早起,晚睡,躲在隐蔽的地方,眼睛瞄着每一个进出楼栋的人。一天半夜,古娘醒来,拉开窗帘往外一看,只见一高一矮两个人围着一辆山地自行车,那个矮子要砸锁。古娘拿起一根铁棒壮胆,咳了一声走出去。那两个人见有人出来,悄悄溜走了。古娘想,这些贼人是不到黄河不死心,过一会儿准回来。她回去喊来了老伴,叫醒了邻居,几个人蹲在楼道里,等了一个多小时,那两个人又回来了,推起自行车刚要走,古娘等几个人扑了上去,逮住了偷车贼。原来是外地打工仔完工后要“捎”点东西回去。
  古娘笑着说:“搂草打兔子,意外收获。”
  现在古娘照样巡逻在大街上,但满街叫卖的声音听不见了,捡破烂的也离开了,就连楼道里的广告也没人敢贴了。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丁占林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