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扇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6836
颗粒名称: 漫话扇子
分类号: I2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扇子起源于殷商,已有3000多年历史。最初的扇子是鸟羽制的长柄扇,后来出现了纸扇、纨扇、羽扇、骨扇、蒲葵扇、檀香扇等不同原料不同形状的扇子。古人用扇颇为讲究,不同身份地位的人所用扇子也不同。扇子不仅用来摇风逐暑,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可以题诗作画。许多文学作品中也以扇子为描写对象。老年人手执或欣赏扇子会感到情趣高尚而怡然自得。
关键词: 河东区 杂著 当代

内容

我国曾被誉为“扇子王国”。扇子起源于殷商,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最初的扇子叫“掌扇”或“障扇”,是鸟羽制的长柄扇,它是权贵的标志。真正“用以逐暑,执以摇风”的大众扇子则出现在汉代以后,西汉末年的杨雄在《方言》中说:“扇自关(函谷关)而东谓之箑,自关而西谓之扇”。箑,扇的一种,从字形上看,扇是羽制,箑是竹制。后来各朝代不断发展完善制扇业,逐渐出现了名目繁多的纸扇、纨扇、羽扇、骨扇、蒲葵扇、檀香扇等不同原料不同形状的扇子。
  古人用扇颇为讲究。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所用扇子也不同。闺阁仕女多用团扇。团扇是以竹子为圆框,以细绢为扇面的扇子也叫纨扇,还有以罗、纱为扇面的罗扇、纱扇。这种扇子都是圆形,所以叫做团扇或宫扇。它在中国流行了上千年,一直是闺阁仕女们的宠物。杜牧诗云:“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轻罗小扇”指的就是这种扇子。雕翎扇则是王公亲贵、相公们最喜爱的手中物。仆人和妓女多用折扇。折扇据说北宋时由朝鲜传入。苏轼诗说:“高丽白松扇,展之广尺余。”因为它是舶来品,在封建道德根深蒂固的古代,任何新奇的女性用品,往往由观念和行为比较开通的妓女率先使用。明人陆容的《菽园杂记》说:“惟妓女用折扇,近年良家妇女亦有用折扇者。”到明中叶以后,折扇就为各界人士所接受。那时大众所用的扇子主要仍是蒲葵扇,因为它物美价廉深得百姓喜爱。
  扇子不仅用来摇风逐暑,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有的是非常珍贵的艺术品。杭州过去有家王星记扇社生产的扇子,曾是皇帝回赠外国使节的贵重礼品。在精美的扇面上题诗作画更增加了它的价值。这种传统大概起源于晋王羲之。他在扇面上题字后给一个日不饱腹的老妪,让其换钱糊口。明代画家唐伯虎尤喜在画面上赋诗作画。齐白石在扇面上留下的妍丽茶花,徐悲鸿画的那飘逸超群的花卉都成了宝贵的艺术品。
  正因为扇子处于群众之中,深受广大群众之喜爱,所以它又成了文学家描写的对象。孔尚任的《挑花扇》就是以扇子为线索,“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实”的名篇。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晴雯撕扇,反映清高俊俏的女婢刚强的性格。诸葛亮手执羽扇衬托出他指挥若定、运筹帷幄的气魄,“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风采。而最有魔力的怕是美猴王所借的芭蕉扇了,八百里火焰竟一扇而灭。扇子在表演艺术家手中,使其刻划的人物更加深刻感人。梅兰芳在《贵妃醉酒》中借助扇子把杨贵妃的醉态及其苦闷幽怨的心情表演得淋漓尽致。扇下舞是百看不厌的节目。东北“二人转”如没有扇子则会失去了“二人转”的神韵。
  老年人,在伏天手执或欣赏那精雕细缕的象牙扇,随风送香的檀香扇,色泽富丽的细绢扇,雅致清秀的书画扇,一定会觉得情趣高尚而怡然自得。
  难怪在广大群众中流传着:“扇子有风,在我手中,要想来用(借),等到立冬”的谚语了。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吴维琪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