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从1998年开始,在全区各级残疾人组织的发动、倡导下,我区残联组织开发、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了社区志愿者扶残献爱心活动。活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到日前为止,全区已发展社区志愿者820余名,累计为残疾人开展助残活动2000余次,办实事2000余件,志愿者扶残助残在各区上下已蔚然成风。
残疾人是社会是最特殊且最困难的一个群体。针对当前残疾人所面临困难的多样性和人员分布的广泛性等基本特点,区残工委于1998年开展了以“面向残疾人家庭,活跃于社区”为宗旨的社区志愿者助残活动。该项工作率先在原来的昆仑路街内的两个社区居委会内试点进行,并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于1998年底在全区广泛推行。随着此项工作的开展,居住在社区内的一些有技术特长和热心于公益事业的群众纷纷参与到这项活动中,积极地为有困难人的残疾人提供理发、医疗保健、子女家教、家务劳动等各项免费服务,有效地改善了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家住二号桥红旗一居民区的原针织厂离休干部吴国章1999年自愿加入到助残志愿者队伍中,并与住同一楼栋内的双目失明残疾人刘保华签订了“一助一承包服务协议”。68岁的刘保华与体弱多病的老伴共同生活,他们的子女远在美国读书,夫妻在生活上得到吴国章多方面的关照。2000年6月,刘保华夫妻准备赴美探望分别多年的女儿,但在申请出国护照时,老刘因体检不合格而没有领到签证。此时,探女心切的刘保华夫妻商议由老刘的老伴一人前往,但因他们一家人在津举目无亲,留下双目失明的刘保华一人在家十分不便。获悉此情后,吴国章主动提出来照顾刘保华老人,打消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并在其老伴赴美的70余天的时间里,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给予亲人般的呵护。在我区,像吴国章这样关心、照顾困难残疾人的社区志愿者人员有820余名,他们分布于全区12个街道内的220个居民区中,使残疾人不用走出社区就能得到各种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