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鳙吃嘛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6807
颗粒名称: 鲢、鳙吃嘛饵?
分类号: I269
摘要: 本文介绍了鲢鳙的习性及针对其习性制作的酸性、甜性、辣(蒜)性和臭性钓饵的制作方法。鲢鳙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喜欢通过两腮过滤微生物和粉末状植物性钓饵。钓饵应适应其食性和偏好,包括酸、甜、辣(蒜)和臭的味道。制作钓饵时,用料必须是能悬浮于水中的粉剂,以适应鲢鳙的食性。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也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河东区 杂著 当代

内容

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人性如此,鱼性亦然。垂钓鲢、鳙用饵就要适应它们的习性。鲢、鳙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攫取饵料的方式是经过两腮的过滤,吮食溶于水中的微生物和粉末状的植物性钓饵。其食性喜欢酸、甜、臭、辣(蒜味辣)性饵料。投其所好,巧用钓饵,
  便容易钓获鲢、鳙。
  酸性钓饵的制作:用小麦粉(白面)200克、黄豆粉100克、玉米面粉100克、大米粉100克、麸子100克等,放在容器内,搅拌均匀,用开水冲烫后,团成饼状,放入锅内蒸熟(或放入开水中煮熟),揉成团团,然后放入塑料袋中密封好,置于温度较高的平台上,三四日内即可自然发酵,产生植物性的酸甜味道。垂钓时携带一部分,用垂钓池中的水,再拌以生面粉、黄豆粉等,揉合成软硬适度的钓饵(越软越好,只要抛竿时不散落就行),捏固在盘式钓钩的中心位置上即可。这种钓饵酸度适中,略带微甜,鲢、鳙最喜爱。值得注意的是:酸味不宜过重;如果临时出钓,没有特制的酸性钓饵,也可在面食钓饵中调以适量的米醋(最好用米醋,不用薰醋),但据笔者的经验,这种钓饵的钓效不如前者。
  甜性钓饵的制作:用料、制作与酸性钓饵大致相同,只是不必放于较热的平台上发酵,而是要放入适量的白糖揉搓均匀后,带到钓场,再加垂钓池中的水,添加一些生面粉、黄豆粉、麸子等料,揉合成软硬适度的钓饵即可施钓了。这种钓饵带有植物性的甜味,鲢、鳙也喜欢吮吸,且有一定的钓效。在某些水域,垂钓效果不如酸性钓饵好。但制作方便,省却了发酵时间。
  辣(蒜)性钓饵的制作:用料和比例与酸性钓饵相同,只是在蒸(或煮熟)后需放于风凉处降温,然后用手揉搓成团,装入塑料袋中密封。每次可以多制作一些,放在冰箱中冷冻起来。出钓时,剥几瓣鲜嫩的大蒜(视用饵量多少可增减蒜量),用菜刀拍碎,再捣成蒜泥,要尽量多的保存大蒜的汁液,再将制作的团饵掰开,中间按一个小洞,把蒜泥包在其中,捏严实,防止蒜辣味蒸发、流失,再放于密封的塑料袋中。到钓场后,取出适量的生面粉、黄豆粉,用垂钓池的水,与包有蒜味的钓饵相揉合,即可施钓。这种钓饵辣中略带微甜,也是鲢、鳙所钟爱的食品。由于蒜味浓,持续时间长,有较好的聚鱼效果。在某些水域使用,同酸性钓饵具有异曲同工之效。
  臭性钓饵的制作:用料、比例与制作和酸性钓饵相同。只是在垂钓前,需将适量的臭豆腐搓入饵料中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各种用料必须是能悬浮于水中的粉剂,不能用颗料状原料,因为鲢、鳙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吮吸悬浮于水中的食物。由于各地的水质、饲养人投放的饲料有所不同,养成了鲢、鳙不同的后天食性习惯,哪种钓饵最有效,要因地制宜,不可墨守成规,最好把当地喂养的饲料拌在自己的钓饵中。不管采用哪种味道的钓饵,浓度都应适宜,不可过浓过淡。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黄英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