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上海浦东的私营企业——顺潮工业有限公司向上海市外经贸委递交的经营外贸业务资格申请书,得到了批准。
总经理虞一帆说,从去年上半年起,公司开始与日本东芝和越南企业做生意,但由于没有外贸权,只能找别的公司代理,感到很不顺畅,而且费用也高。不仅自己想获得外贸权,就连外商也要求我们拥有外贸权。当时厂子还小,申请不上。今年初,上海市外经贸委放宽了条件,规定注册资金达到200万元就够格,我们厂正好是200万元,于是赶快申请。批下来以后,特意将消息传给东芝和越南,其中东芝方面马上下了定单,而且近期还要下。
顺潮是上海市外经贸委宣布浦东企业经营外贸的门槛放低后,经登记核准获得外贸经营权的19家企业之一,而在这19家企业中,私营企业就有15家。
向注册制过渡
据上海市外经贸委透露,20年前上海市只有16家国有专业外贸公司,10年前增加到78家,如今全市已有各种类型的外贸企业1200多家,加上2万多家拥有进出口权的三资企业,已形成一支富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大军。私营企业也逐渐成为上海外贸出口的新生力量。
上海市外经贸委放低浦东企业经营外贸的门槛,向国际通行的进出口业务经营权中小企业获得了机会。在此之后,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于7月10日发出通知,对企业进出口经营资格管理的有关问题作出新的规定:规定自当日起,除外商投资等企业外,取消原来对进出口经营资格实行的审批制度,改为实行登记和核准制。
而在此之前,外经贸部有关负责人已多次表示,中国将在入世后3年之内彻底放开进出口经营权。
树立公正的规则
业内人士均注意到,此次取消审批制度,改为实行登记和核准制,实际上等于取消了对非公有制经济外贸领域的准入限制。这个政策是在民营经济长期受政策歧视的背景下作出的重要举措,目的是由此实现公平竞争。
众所周知,在外经贸部发出该项通知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外开展贸易经济合作业务,走出国门与外商做生意,对于私营企业来说,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私营企业即使进口自用生产设施、或出口自己的产品,都必须委托那些专业外贸企业和外商谈判,被扒层皮不说,谈得好不好,私营企业自己没法掌握;国际市场是怎样的行情?客户到底有什么样的需求?对于私营企业来说更是隔靴搔痒,不得要领。
审批制也产生了“权力寻租”等消极现象,特别是阻碍了大量没有进出口经营权却拥有产品优势的企业的国际化道路,影响了一批有发展潜力的进出口企业的成长。
这种状况直到1999年1月1日才有所改观,到了2000年1月1日,外经贸部又一次放宽对私营企业进出口经营资格的限制,至今有1000多家私营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资格。
对于那些靠吃中间费过日子的企业来说,实行核准制以后,规则的导向变成了如何开拓国际市场,如何生产国际市场需要的好产品,这必将推动我国外贸的发展。
力扼外贸出口颓势
取消审批制度,改为实行登记和核准制,其根本出发点是为了适应私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需要,打破审批体制所造成的体制壁垒。但是,这项举措之所以选择在今年7月10日出台,而且一反常态地规定自下发文件的当日起正式实施,紧迫感跃然纸上。除此以外,外经贸部在发布文件前后,也没有像往常一样召开新闻发布会,以至于通知发出数日后,才有媒体开始报道。从上述种种迹象可以看出,还有更直接的原因。
今年上半年净出口8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43亿美元。自3月份起,出口增长速度连续大幅度下滑,增速分别比上月下降15、3.8和7.6个百分点。5月份的出口增长速度下降到3.5%,出乎意料地降到了远比年初所定的8%目标低得多的低水平,而6月份出口变为负增长,下降0.6%。上半年,出口累计增长8.8%,比去年同期低29.5个百分点。
为了尽快扭转出口大幅度下滑的不利局面,降低经营进出口业务的门槛、赋予包括私营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经营进出口业务的资格,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有用资源,扩大出口额,应是自然的选择。
加入WTO的重要步骤
放开对私营企业在进出口权上的限制,是入世前制度上的准备,在贯彻国民待遇原则方面,是一项重大政策调整。因为原有的审批制是WTO所不允许的。取消企业之间的差别待遇,是乌拉圭多边贸易谈判时确定的原则,世贸组织各成员国都应遵守。我国人世在即,急需清除那些与国际惯例相悖的作法。曾有专家指出,与国际接轨,应对入世挑战,最好的对策不是在国际方面,而正是在对内开放、规范市场上。只有国内开放竞争了,企业才有竞争力,才能提高效率,才可能应对来自国外的强大竞争压力。
放开进出口权限制以后,由于经营者之间的竞争将白热化,中国人民大学的高德步教授特意提出要防止无序竞争。他说,放弃管制,就可能导致无序竞争,但政府部门应该做的并不是加强管制,而是建立规则,就是市场规则。市场本身是有规律的,规律可以逐渐上升为规则。政府的作用在于不断开发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保护商业品牌、遵守国际惯例,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而对于顺利发育、自行运转的市场微观运动,政府就没必要参与了。实际上,做到了尊重市场规律、保护正当竞争、适度宏观调控,政府就尽到了责任,经济良性发展就是可以预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