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一道道荒山野岭,穿过一片片戈壁丛莽,长途客车行驶在甘肃西部的丝绸古道上,随着阵阵的枯风燥热,敦煌名城的轮廓越来越清晰可见。进入近郊后,公路两边又是瀚海绿洲,农田井然,眼前风光旖旎,景色如画。城内的街心花园高高伫立着楚楚动人的飞天雕塑——反弹琵琶伎乐天,城中人潮车涌,鱼贯如流。街道两旁花团锦簇,枝叶丛生,伞盖似云,绿树成荫。街面上、店铺里摆了珍奇的古玩玉器和书画精品,到处洋溢着一种特有的、神秘的古代文化的氛围,令人从内心深处感到痴情中的迷恋和灵魂上的震撼。
在库尔塔格大沙漠的东部边缘,在三危山与鸣沙山之间的沙砾岩上,400多个洞窟犹如蜂巢蚁穴,蜿蜒镶嵌有悬崖断壁,环山装点,风情无限。这里楼台高耸,殿堂低筑,栈道曲通,错落别致,独具风格,无不显示出佛教圣地的庄严静穆。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的文化宝藏,它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
走进了敦煌,走进了莫高窟,耳边仿佛响起了飞天仙子撒落的余音,眼前佛光四射,伴着荡漾的党河水,沐浴着沙洲古城春色。呼吸它的气息,感受它的气魄,又是一种古韵悠悠、丝路花雨的润却。关于莫高窟的传说,还有这样一段遥无的来历。两千年前,一名叫乐僔的和尚云游敦煌,途经三危山顶时,已觉得精疲力尽,面对西下的落日,他心急如火,站在颠峰四处观望。忽然看见对面的鸣沙山上金池闪烁,辉煌灿烂,好像神佛显现的万道光芒。于是,他感恩圣灵相助,便历尽千辛万苦在此处开凿了第一个洞窟。从那以后,这里的香火日兴月盛,长久不衰。听着美丽而动人的故事,漫步在千佛洞的里里外外,感悟岁月的进程和时代的变迁,品味这集建筑、雕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立体艺术,更富有博大精深的内涵。莫高窟至今仍然保存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的洞窟七百五十多个。窟内壁画面积四千五百平方米,彩塑二千四百余尊,大都反映了我国从六世纪到十四世纪的部分生活及历代造型艺术的发展情况。另外还有唐宋木结构窟檐建筑五座,数百石窟洞穴形制多样,密布于直上而下的崖面上,危岩耸立,气势恢宏。窟内的壁画和雕塑,大体分为经变、本生图、供养人像、彩色像及装饰图等五个部分,其中经变所占的比重很大。在规模上,有雄伟浑厚、高达三十三米的大佛,也有灵巧精致、仅为十几厘米的菩萨;有场面宏阔、金壁辉煌的巨幅经变画,也有神态逼真、性格突出的人物肖像图,处处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天赋和艺术才华。
据唐代圣历元年(公元698年)《李怀让重修莫高窟碑》记载,莫高窟自秦建元二年(公元336年)始建,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这些精美的古代绘画和雕刻珍品,逐步形成了一门敦煌学,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宗教、社会生活、民族关系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友好往来的宝贵资料。
怀着一种特殊的心情,漫游丝绸古道,感受丝露花雨的温馨,收藏起古文化绚烂的营养,消化着历史的积淀,面对前人留下的丰厚财富,我们又为后人留下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