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大部分是在冀中大清河畔度过的,那时正值抗战时期。我现在年近古稀,但儿时的见闻至今永世难忘。
记得很小时,耳朵里就灌进了“七七事变”这个词儿,后来就见河里拖着长长的黑烟,载着黄绿色矮小军人的小火轮逆流而上,再后来就从镇上学会了人们传唱的“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那首歌,只是对那里面歌词的意义和分量似懂非懂,以致一次在过鬼子哨卡时还在哼唱着,急得母亲赶忙捂上我的嘴,才算没有惹祸。
还记得有一天,突然间我的三个哥哥不见了,后来得知是为了不做亡国奴,当“八路”打日本去了。事隔不久,母亲说我们在家不安全,从此一家开始了长达七年的更名改姓四处避难的生活。最后是在日本投降的前一年到了大清河北岸的任家庄村。对那里发生的事情,因为又长了几岁,也就更感清晰了。
任家庄村是个100来户人家的小村子,但在孩子们的眼里觉得是个好玩的地方。小村庄夏季被铺天盖地的绿色包围着,南岸有绵延数百里的“万柳金堤”,可以在树上粘“知了”;村北有一眼望不到边的东淀,可以在芦苇地里拣“喳喳鸡”蛋。河水淡绿清澈,水边游鱼依稀可数。可是没过几天,事实告诉我——这里也不是乐园。带着哨声的子弹时常呼啸着从空中掠过;每日从聚集人多谈论也多的河边大庙那里传出的消息,不是何处抓人,就是某村抢粮。消息有时未必都准,但村民们绝对不可不信。就像那“敌人又在扫荡了”的“情报”刚刚“发布”没几天,大清河里就断断续续地从上游漂来了浮尸。被杀的均为农民。记得每逢这时候,就见站满岸边的男女老少都面对死者凝视着、目送着、沉默着,那周围的环境,一下子也变得死一般的沉寂,没了水声、风声、早鸟鸣声……那神态,那情景,让人终生难以忘却,时常在眼前浮现。
在任家庄村时,学校已不正常上课,我就与小伙伴一起下地拾柴,为家里做一点事,因此有机会听到当地许多闻所未闻的故事,其神奇的程度,着实令人着迷。什么当年反清灭洋的“红灯照”将大清河水映照成红色,什么昔日在“金堤”上追击洋人的义和拳好汉们,个个炼就一身刀枪不入的硬功夫,子弹打中,只留下白痕儿等等……
我们这群不懂事的毛孩子,心里却充满了效仿英雄豪杰的冲动。因为看着肆无忌惮杀害中国人的日本鬼子,我们都恨不能马上长大,能像武工队的叔叔们一样埋地雷、端炮楼,打它东洋鬼子哭爹叫娘!不久大庙前又接连传出了好消息:挂着膏药旗的鬼子的“小火轮”,在大清河上游被游击队击沉了!那天晚上任家庄村的村民们都点起了油灯,闪闪烁烁的庆贺游击队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