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马少波先生讲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6518
颗粒名称: 听马少波先生讲课
分类号: K825.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马少波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戏剧家,九旬高龄,身材高挑,面容和蔼。他走进教室给人的印象是文人气质强烈。他是一位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艺术家,集编、演、评于一身,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我国的戏剧事业,尤其在京剧方面独树一帜。他创作的《正气歌》、《明镜记》、《宝烛记》、《岳云》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佳作,每部戏都有独特之处而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关键词: 马少波 戏剧家 人物

内容

著名戏剧家马少波先生,九旬高龄,高高的个头、银发童颜、笑容可掬,他走进教室第一眼给人的印象是那强烈的文人气质。这位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艺术家,集编、演、评于一身,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我国的戏剧事业,尤其在京剧方面独树一帜。他创作的《正气歌》、《明镜记》、《宝烛记》、《岳云》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佳作,每部戏都有独特之处而深受广大观众喜爱。他的评论字字珠玑、展现了不凡的智慧和才华,能亲耳聆听老先生的教诲实在是一件幸事。马老把提前写好的条幅拿出来往课堂上一挂:卷舒风云之色,吐纳珠玉之声,流畅的书法和马老朗朗的笑声连在一起,教室里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课也便这样开场了。
  讲历史剧的创作,马老自然有一肚子高见,只见他不慌不忙缓缓而谈,那语调似在和你对面谈心;他思路不乱、要点突出、句句不离生活,讲到兴奋处时不时抖几个小“包袱”逗你乐,光傻乐不行还得动脑筋:“没有分寸感,就没有艺术家,尤其是剧作家。”品品马老此话的滋味就知道写作的深浅了。“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马老引宋代郭熙的文章写在黑板上,让你自己去悟吧!悟不出点道理者,今后还写什么呢!马老把塑造人物的技巧概括为:画人要画眼、写人要写心、善于在冲突中刻画人物的千差万别,抓细节展示个性特征,寓情于景、景随情活、虚实相生,疏密得宜。马老总结有方,但在实践中应用全凭作者自己的功底了,是否领会到位,一看作品便知。至于戏剧语言的运用,马老强调一点,唱情要唱足,说情要说透,要有助于人物动起来,意要深沉意韵要美。最有趣的是马老检验作品有高招,让作者用最简短的话说明自己作品的内容。结果闹出不少笑话,有的作者说了半天也表述不清自己在作品中究竟要表现什么。如此论来,其作品也不会鲜亮。马老以自己三部作品为例,寥寥数语道出主题:《正气歌》——君降臣不降;《明镜记》——求谏易、纳谏难、进谏更难;《宝烛记》——位高不乱法、用才难大全。如果作者抓不准核心,作品缺乏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深度,这个戏肯定写不好,不信你去试吧。一句话说的在座的剧作家犹如喝了一碗人参汤。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文淑
责任者
马少波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