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前夕,我们纪检监察干部学习参观团一行,怀着崇敬的心情踏上了这片沃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
初夏时节的井冈山,山青水秀,草木葱茏。我们乘车沿着公路盘旋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书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朱德书写的“天下第一山”手迹,看着这熟悉的字体,我们仿佛又看到了毛主席和朱总司令那伟岸的身影。透过车窗举目远眺,这里层峦叠嶂,峭壁千仞,绿树浩如烟海,那林立的奇岩怪石,大有横空出世之势。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在绿岭青翠之中泛着红光,好像正在向我们这些远方的来客招手致意。
陆定一同志说井冈山有两件宝:一是历史红,二是山林好。这里刚刚下过一场大雨,雨后的井冈山,树香沁人,连鸟儿的叫声都那么清亮幽长。我们来到了以“五潭五瀑”著称的龙潭风景区,只见白练凌空气势磅礴,溪水声声入耳,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深入谷中探密,参观了当年的“红军洞”。从“红军洞”出来,我们置身于“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的意境之中,更加心旷神怡。
在小井红军医院、大井毛主席旧居和井岗山革命博物馆,我们仔细学习了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史,深刻地了解到: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审时度势,放弃了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率部转战农村,在井冈山地区开展了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红军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会师。在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中,毛泽东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应该转移到农村,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工农政权,进行土地革命,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这是毛泽东探索在中国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夺取全国政权新道路的伟大贡献。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期间,毛泽东同志在茅坪八角楼写下了《井岗山斗争》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两篇不朽的著作,为红军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使八角楼成了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触景生情,大家在毛主席和朱总司令旧居前纷纷拍照留念,留下了这美好的瞬间。
“过了黄洋界,险处莫须看。”我们站在蔚为壮观的黄洋界上,只见群山起伏,云雾弥漫,那飘游的云海,好似波涛一般拍打着海岸。云层罅隙,炮台坐落在山势嵯峨的黄洋界哨口,仿佛正在向我们讲述当年军民携手,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击溃敌军两个团的历史画面;而站在毛主席和朱总司令挑粮上山曾歇息过的槲树旁,我们又重温了“朱德的扁担”的故事,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确实来之不易!
在井冈山的“象山庵”,我们了解到,井风山革命根据地创立初期,这里曾活跃着两支农民地方武装,他们就是袁文才和王佐领导的部队。1927年9月,毛泽东为了迅速打开井冈山的斗争的新局面,决定对袁文才、王佐这两支农民地方武装实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通过多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袁、王队伍正式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团。
人们经常说,井冈山集“险俊奇美”于一身,它具有“华山之险峻,峨嵋山之秀丽,泰山之雄伟”。我们身临其境,果真是名不虚传。这里山外有山,山上有峰,挺拔突兀,如劈似削;沟壑纵横,深不见底,黛色苍苍,谷中云雾,神秘万端,令人惊羡天公给了这里太多的厚爱,竟造化得如此出神入化。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的时候,曾在这里拍过一张历史性的照片。我们学习参观团一行27人,在毛主席曾经照过相的这个地方拍了一张合影,兴奋的心情难以言表。
今天的井冈山已发展成为“优秀的旅游城市”。看啊,农贸市场上人头攒动数不清的工艺品、土特产品琳琅满目。井冈山革命老区人民的脸上都挂着笑容,向我们展示着“旧貌变新颜”的喜悦之情。
井冈山,你放射着光辉,闪烁着异彩,像一首中国革命壮丽的史诗,鼓舞着我们永远向前。让我们在井冈山革命精神的照耀下,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用托起太阳的双手,浇灌出丰盛的花蕾,再创21世纪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