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市进一步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现场会上,一位来自河东卫生局盘山医院第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全科医生以其真挚感人的报告,赢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在朴实而又令人怦然心动的结束语中,她坚定自信地告诉大家:“我,王旭东,就是962户居民的家庭医生。”
从“坐堂医生”到“责任医生”
1992年,河东区卫生局引进全科医学,王旭东所在的盘山医院成立第一社区全科医疗站,调她去当全科医生。从宽敞明亮的医院办公室来到万新村19区老年公寓旁的一间小平房,王旭东的心像从天上摔到了地下。他想不明白,自己一个受人尊敬的中医大夫,怎么忽然被下放到“打八叉”的岗位上了呢?
条件艰苦难不倒王旭东,难的是群众那不信任的目光。有一位张大爷家住七楼,常常给王旭东打电话,不是星期天就是深更半夜。等她急急忙忙赶去的时候,他却说“刚才不好受,这会儿好多了。”一次,晚上11点多了,王旭东又接到张大爷的电话。她急忙起床拿着出诊包骑自行车赶到他家,气喘吁吁地爬上七楼,张大爷却在看电视。见到王旭东来了他又说“打电话时不好受,现在好了。”王旭东强忍住委屈,耐心地问了他的情况后转身下楼。回到家,她就忍不住放声大哭:这样的医生她一天也不想当了!
她的爱人和孩子劝她坚持下去,院领导也做她的思想工作,她虽然并没有彻底转变观念,还是在与群众的交流中渐渐树立了信心,坚持干了下来。
几个月后,张大爷突然出现在全科站。他第一句话就说:“王大夫,我对不起你!我是不相信你真会按承诺的那样为居民服务,才折腾你这么多回,谁知道你守信用,说到做到,我信了!”
从那以后,张大爷不但成了她的好朋友,还成了她们全科站的义务宣传员。他逢人就说社区医生好,说王旭东是老人们的“保健医”。社区里许多家庭主动与全科站签订“家庭健康保健合同”,她们这个全科站真正开展了以社区人民为服务对象、以家庭为单位、以健康为中心,以医疗、预防、保健和计划生育指导为内容的医疗卫生服务,成了一个活跃在社区老百姓中的“全科站”
1998年,张大爷患肺癌去世。临终前,他对王旭东说“感谢你的照顾,让我多活了几年……你是我的知心朋友……”王旭东流着眼泪为张大爷深深地鞠了一躬,心里默念着:“张大爷,您是我的启蒙老师,是人民群众帮助我转变观念,使我成为了一位能为广大群众提供健康服务的家庭医生。
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她们每天门诊、出诊量都有60多人次,八年间就为14.4万多人次进行了医疗保健服务。
从中医大夫到全科大夫
几年来,王旭东自学了《全科医学基础理论》、《西医诊断》、《西医治疗》、《心电图》、《临床急症》等等十几种专业知识,结合中医的推拿、针灸、按摩、理疗为社区群众治好了许多常见病、疑难病,为他们的慢病恢复、医疗、预防、保健提供了医疗卫生服务。
有道是:全科全科,非全不可。社区卫生服务站离群众最近,战斗在医疗领域最前沿,必须满足社区群众就近诊治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要求,既要少花钱、治好病,又要“低水平、广覆盖”,社区医生责任重大呀!
有一天晚上,王旭东接到孙大爷的电话,说是心绞痛病犯了。她急忙骑车赶到孙大爷家,经诊断,她认定孙大爷患的是胆囊结石,疼痛与结石有关。从诊病到治疗仅仅用了20分钟,紧接着她又守护在大爷身边,直到病情缓解、液体输完才离开。转天一上班她又到孙大爷家复诊,由于诊断正确,治疗及时,孙大爷已经好受多了。她又采取中药排石及其他方法为孙大爷治疗胆结石。一个月后,孙大爷做B超发现结石已经排出。老人感激地说:“王大夫,你一个人又是西医又是中医,又是大夫又是护士,还让我少受了一次手术之苦,让我怎么感谢你呀!我如果住院做手术,孩子们都得请假守着,还得花上万八千元钱。而您给我看病这么快这么好,才花了1000多元!”
她告诉孙大爷:“这就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作用,这就是全科医生的职责。”这几年,她走访过辖区内所有的居民户,按照健康档案管理,按照保健合同为群众提供10项服务,建立了五种慢性病随访制度,对339位慢性病患者随时提供入户服务,发放了680张健康处方,帮助社区群众增强健康防病意识。今年还组织了“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讲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有500多人次参加。现在,她所在的社区,常听到居民群众相互问:“谁是你的责任医生?”“王旭东!”
从医患关系到亲情关系
在社区里,有的是全家人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有的是一家几代人都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有的人搬走了还回来找王旭东看病,社区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年年提高。常有同行问她有什么诀窍吸引病人,她说,只要你心里装着病人,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就能获得居民群众对社区医生的信任!
住在19区的王大爷刚退休时生活不适应,看谁都不顺眼,许多病找上门来。高血压、冠心病、心衰竭,真称得上百病缠身。当王大爷找到王旭东时,她并不问他的病,而是和他聊天。当她了解到王大爷喜欢中国画还有刻字的爱好。于是她劝王大爷“创造条件,改变环境”,告诉他“健康要靠努力获得,健康才是无价之宝。您可以利用退休后的时光实现工作时没实现的愿望”,她劝王大爷练画画,刻个“百寿图”。同时认真给他做了健康检查,对他的病进行了连续的治疗和护理。只要他不舒服,接了电话她就去他家。不久,王大爷像变了个人一样。他真的刻了100个寿字,成了个业余“艺术家”。他帮老伴儿买菜,接送孙子上下学,一天到晚挺忙活,身体也好多了。
王大爷给王旭东写了个条幅送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条幅上只有一个字“蜂”。他说你们全科医生像蜜蜂那样辛勤工作,为他人酿造甜蜜的生活。
其实,生活并不都是甜蜜的。临终关怀也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社区卫生服务责任医生还要为那些将要逝去的人解除痛苦,伴他们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患晚期肺癌的宁淑云才51岁,上有80多岁的老母亲,下有一双儿女。老人“白发送黑发”悲痛欲绝,对王旭东提出了一个要求:想让女儿和家人一起过一个团圆年。宁淑云已病入膏盲,生命危在旦夕,延续她的生命就是创造奇迹。但是,为了这位老人,为了悲痛的家属,王旭东还是答应下来。当时,年关已近,家家都在准备过年,王旭东哪有过年的心思?她天天“长”在宁淑云家,精心护理,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案,随时做抢救的准备。
大年三十晚上,王旭东告别家人来到宁淑云家。为她输液,给她吸氧,帮她呼吸。她想,为了这家人的心愿,我要尽量大的努力!时钟一秒一秒地走着,王旭东几乎听见自己的心跳。可表面上还安慰着大家……12点了!新年的钟声敲响了,80多岁的老母亲喂了病危的女儿两个饺子,宁淑云脸上露出苦涩的笑容。看着泪流满面的母女,王旭东一下子瘫软地坐了下来,这时她才想起,几天来她没吃过一顿好饭,没睡过一夜整觉,连眼睛都熬红了。见宁淑云血压、脉搏都很稳,她在年三十后半夜才回家。初一一大早又赶到她家继续护理。正月初四,宁淑云安详地走了。她的老母亲、丈夫、儿女对王旭东百般感谢,说是王旭东帮助他们实现了对亲人的最后一个心愿。他们逢人就说“社区医生就是咱老百姓自己的医生!”
王旭东与患者的关系早已不是医患关系,而成了亲情关系,她关心他们胜过关心自己的亲人。她爱人患风湿性心脏病,身体不好,她却很少照顾他。有一次爱人“房颤”很严重,王旭东给他输了液,打电话把他的战友找来护理他,她依旧去照顾其他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几年中,她没休过双休日、没有节假日,连过春节也不例外。因为,越是年节,病人越需要医生。在王旭东认为个人再大的事也是小事,患者再小的事也是大事。每当她走到社区的大街上,居民群众们尊重的问候声应接不暇,不知多少次她谢绝了居民群众送来的钱和物。她和患者是朋友、是亲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应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