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这是我国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之夜,人们除了吃元宵,还要燃灯和观灯,因此,元宵节又叫“灯节”,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
古往今来,元宵节吃汤圆是重要的习俗,这种习始于宋代。宋周必大《平国续稿》载:“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曾赋此……”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又称它为“元宝”。宋末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了。
到了明朝后期,人们把汤圆称为“元宵”,并且开始普及吃元宵。在清代,京城元宵已经十分畅销。如今北方人叫元霄,南方人称汤圆,随着烹饪技艺的不断提高,元宵种类纷呈异彩,其中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同时,各地具有特殊风味的元宵也多了起来,如著名的湖南长沙的“姐妹汤圆”,雪白晶莹,香甜味美;浙江的宁波汤圆,馅多皮薄,肥糯不腻;上海的“鸽蛋汤圆”,小巧玲珑,清凉甜糯;四川的“彭水汤圆”,鲜香可口,风味别致;安徽的“正福斋汤圆”,制作精细、滋润香甜;“蚌埠元霄”,质地柔粘,馅心多样。此外,天津北京元宵,齐鲁桂花元霄、苏杨虾肉汤圆等都各具特殊风味,诱人馋涎。
元霄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那白白圆圆的元宵煮熟了放在碗里,如晶如玉,有着团团圆圆的涵意。团团圆圆,团的是一年年的酸甜苦辣,圆的是一家人的和谐美满。生活是馅,感情是面,吃元宵就是吃的圆满的滋味。元宵为圆形食物,取合家团圆之意,以糯米粉为原料,是因为糯米是粘性,象征一家人的团结紧密;以糖为馅,表示全家团聚的甜蜜;用沸水煮汤圆,寓意这种家庭团圆经得起折腾考验。水清圆子白,又象征着全家人团圆的纯洁高尚。因为吃元宵有着隽永的饮食文化内涵,所以人们在吃汤圆的同时,也向往着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