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又名春联、楹联、对子,是诗词形式的一种演变,也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族文学形式。相传始于五代,自宋朝以后才不断推广发展。它充分利用汉字的特点,妙语连珠,扬善抑恶,启迪智慧,愉悦身心。是一般居室书斋的装饰,也是庆吊之用品,尤其是逢年过节,人们更喜欢用贴对子来欢度春节。从古至今,有关对联的故事很多,现举三则以飨读者,是时增添节日的气氛。
一、半截对联。一年腊月,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从老家山东移居到浙江绍兴落户。乔迁之喜又逢新春佳节,王羲之兴致勃勃地写了一副对联:“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并叫其子贴于门上。不料刚贴出不久,对联就被人揭走了。他又写了一副“莺啼北里,燕语南邻”的对联贴出,孰料又被人偷偷揭走了。除夕临近,急得王夫人不得不催王羲之再写一副。王略一思忖,便挥毫而出,并叫儿子将对联拦腰剪断,各先贴出上半截为“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众人一见这半截对联的内容,也就没人再揭了。大年初一,王羲之亲手将对联的后半截贴上去了。原来整副对联是“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日行。”众人见了都拍手称奇。
二、皇帝写对联。某年的除夕,明太祖朱元璋传旨文武百官和老百姓,每户张贴对联一副。圣旨传出后,他又在首都金陵(今南京)微服私访。当他看到城里到处都是歌功颂德的春联时,忽见一家门上未贴对联,很纳闷。一问才知道:原来这家姓苗,以阉猪为业。因不会写字,请人写又来不及,正发愁呢!朱元璋听罢笑道:“我给你写吧!”于是,他依据户主的职业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三、改对联。清朝有一贪官污吏,有一年正月初一,自贴一联为“爱民若子,执法如山。”过了几天,有人在对联上各添一行字,变成了“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为其山乎。”给赃官以无情的讽刺鞭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