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军警民共建的文明小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6062
颗粒名称: 一个军警民共建的文明小区
其他题名: 北京军区联勤部天津干休所创建文明小区活动纪实
分类号: D632.2
摘要: 本文介绍了坐落于富民路上的北京军区联勤部天津离职干部休养所,筹建于1979年,这里居住着230户为新中国成立和建设戎马一生的老红军、老八路。干休所与富民路街道及时签定了军警民共建安全文明小区协议,投资200多万元用于小区的美化绿化和公共设施建设,设立了各种活动场所,受到了在这里休养的老干部们的交口称赞。
关键词: 河东区 文明小区 干部休养所

内容

坐落于富民路上的北京军区联勤部天津离职干部休养所,筹建于1979年,这里居住着230户为新中国成立和建设戎马一生的老红军、老八路。
  走进干体所大院,整洁的路面,盛开的鲜花,成片的绿地,舒适幽雅的环境显示出这里严格正规的管理,办公楼前一块块金光闪闪的奖牌,深深地吸引了初访者的视线。
  早在1997年,干休所党委就与驻地——当时的大直沽街办事处和小孙庄派出所签订了军警民共建文明小区协议,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共建活动。今年,随着我区街道行政区划的调整,干休所从大直沽街划归到富民路街道,为适应形势,干休所与富民路街道及时签定了军警民共建安全文明小区协议。
  干休所领导一向把硬件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小区的重要内容。他们投资200多万元用于小区的美化绿化和公共设施建设,先后装修了老干部活动中心,淋浴室、理发室等处,设立了棋牌室、阅览室、健身房、舞厅等活动场所,做到了日常活动天天有,并有工作人员专职服务,受到了在这里休养的老干部们的交口称赞。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家。这些为革命奉献了一辈子的老人们,心里时刻装着地方的建设。几年来,他们共向学校、贫困山区、灾区捐款、捐物25万余元。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1998年南方发生水灾,老干部齐雪江夫妇把儿子准备结婚装修新房的3万元钱都捐献出来了,受到天津市红十字会的表彰。在二老的带动下,当时正上初中的孙子也将自己1000元的压岁钱捐给了灾区。老干部陈慧莉在老伴常年卧床不起,在生活并不富裕的情况下,毅然担负起湖北省革命老区4名失学儿童每人每年500元的学费。采访中她将与孩子们的通信和照片拿给记者看,并对记者说,作为烈士的子女,她对革命老区有着深厚的感情,她要尽自己所能资助这些家境贫困而又品学兼优的孩子完成学业。
  干休所地处闹市,周围各种消费场所多,营院管理成为难点。小孙庄派出所民警、干休所战士和居委会干部经常一起进行治安巡逻和安全检查,禁止小商、小贩和无关人员在辖区内逗留。派出所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入户服务,及时受理和处理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秩序的问题,为这些走南闯北,为革命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老干部安度晚年创造了良好条件。
  军警民三方还经常联合组织医疗、法律、生活等各方面知识的咨询服务活动,随时解答干休所院内居民提出的咨询事宜。每次咨询活动街里的夕阳红秧歌队、腰鼓队都前来助兴,既为老同志们提供了生活上的服务,又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
  干休所里的离休老干部大都年过古稀,但他们老骥伏枥,积极发挥余热,协助地方搞好青少年教育。干休所先后有12名离休干部被26年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聘为辅导员,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派出所、街道也定期组织青年到干休所参观老干部荣誉室,听老干部讲战争年代的故事。青年们在活动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净化了灵魂。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军警民共建文明小区各项工作结出了累累硕果,干休所院内有三栋楼被评为市级文明楼院;干休所1997年被北京军区评为先进干休所,1997年至1999年所党委连年被评为先进党委,连续十年被河东区评为军民共建先进单位,1999年干休所联勤部评为全面建设达标先进单位,被天津市评为文明小区和花园式单位。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洪玲
责任者
陈慧莉
相关人物
齐雪江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