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沽的两株槐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5922
颗粒名称: 大直沽的两株槐树
分类号: G127.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大直沽历史陈列馆施工现场保护一株古老槐树的故事,讲述了这株槐树的历史和经历,并强调了对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关键词: 河东区 大直沽历史陈列馆 古老槐树

内容

不久前,市政协文史委的几位同志以及部分专家学者在大直沽历史陈列馆施工现场,看到一株高约1.5米、满树新枝的槐树。令人奇怪的是,这株“小槐树”却受到了建筑工地特殊的保护,不但根基部分被围拢、加固,而且树周围也有防护措施,这是为什么?
  原来,正在建设中的大直沽历史陈列馆右侧,有一株参天古槐。它就是原大直沽后台平泉胡同9号院内的一株国槐。这株槐树径围2.3米,上端分杈处直径达1.3米。树顶分4杈,除朝西南的一枝早年被锯断外,另有东南、西北、正北三杈伸展开去,树冠直径达25米,全高20多米,是天津市内存活的最古老的大树之一。现在这株古槐树身上挂着一个标牌,上书“天津古树、老树、大树006号”。
  据专家考证,“006号”古槐的树龄在500岁~600岁之间。也就是说,在500多年前,大直沽由几个大土台子组成,台与台之间有河相隔。那时的后台叫后营寨,地势最高,差不多高出河滩两三丈。后台儿上住的居民种下了这株槐树,后虽经历了风风雨雨,这株槐树仍顽强地生存,而且枝繁叶茂,年年萌发新芽。因此,它也是一棵幸运树。
  相比之下,相隔不远的另一株槐树就不同了。据老大直沽人回忆,那时后台同时生有两株古槐,东西各一株。东边就是现存的那株“006号”古槐,而西边的那一株则历尽沧桑,几度枯荣。
  这株老槐树的第一次遭难是在1900年。那时,八国联军攻打河东“两堂一局”(即:天津水师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天津机械局),大直沽遭到空前劫难。
  那次劫难之后,大直沽失去了往日的繁荣,渐渐成了平民和受苦人的居住地。此时,偏东的那株古槐树下住着李姓的一家人,这家人将古槐树称为“树爷爷”,十分爱护。当时赶上发大水,高台底下能驶船,人们都躲到后台上搭窝棚。李家不许人们折槐花,不许孩子们爬树,连自己家盖房子也以不影响树的生长为标准,这棵树便在老李家的保护下生存了下来;而偏西的一株却几次遭到雷劈,人们以为它死了,就绕过它盖房子,后来,这株槐树被“挤”到了高台的边上,无人问津。
  老槐树的第二次大劫难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传说,侵华日军为运军火而修筑公路(即为现在的津塘路),而老槐树正在修路的界内,日军想把槐树砍掉。谁知,一斧子劈下去,不但没伤了槐树,反而在撞击中斧头飞落下来,掉在日本兵的大腿上。日军被吓得魂飞魄散,连连给槐树鞠躬,又忙不迭地撤离了。后来,公路不得不在这里拐了个弯儿。
  1994年,天津市政府做出决定,利用5~7年的时间对全市成片的危陋平房进行改造,河东区政府将大直沽地区列为重点。1996年,东达房地产开发公司作为大直沽危改的“主力军”开进现场,他们先后投资7000多万元打通了大直沽中路和八纬路两条路,拆了一片又一片危陋低矮破旧的小平房,开始建设全新的大直沽。在准备拆迁后台的时候,牛世清总经理多次了解那株古槐树的来龙去脉,并决定在高台上建设大直沽历史陈列馆和保护这株老槐树。经过东达公司的努力,在市建委和规划局的支持下,大直沽中路通往津塘路时分了个“岔”,偏东的那株古槐树和树下的李家小院都被保护下来,准备成为大直沽历史陈列馆的“活展品”。而偏西的那株槐树只剩下了枯根,修路时被埋在了废土里。
  1999年,大直沽中路胜利通车,直沽历史博物馆建筑工地也围起来开始施工。在清理修路的废土时,人们发现了一个奇迹:在枯死的老树桩上,在废土重压之下,偏西的老槐树竟然生出了新芽!
  枯木逢春,百折不挠。这株老槐树立即被东达公司保护下来,清理了压在它身上的废土,使它重见天日。这株老槐树也像个争气的孩子,迅速生出新枝叶,于嫩绿之中显出勃勃生机,现在看上去就像一棵朝气蓬勃的小树一样。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董秀娜
责任者
牛世清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东达公司
相关机构
天津水师学堂
相关机构
天津武备学堂
相关机构
天津机械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