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海洋的认识正不断加深。正如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向海洋深处挺进,为我们提供了一面开发外层空间的镜子,也将为新技术领域主要部分的第三产业群打下基础。”
作为一个多山的岛国,日本380000平方公里国土中只有30%的可居住面积,人口达到1.17亿。据估计,到21世纪中期,人口增长到1.4亿。由于人口迅速增长,人类活动日益频繁,科技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改进,迫使日本当局和建筑师们考虑将陆地城市移向海洋的问题。
在日本,建造海上城市并非新鲜事。早在19世纪初期,出于防卫的目的,日本就在东京湾建造过有防卫功能的人工岛屿。在本世纪50年代,也曾建造过一些岛屿用于开采水下煤。60年代,日本在各地围垦沿海地带以发展工业。到了70年代,在海岸以外的较深海域围垦人工岛,作为避免工业污染的一种途径。
日本在神户市建造的人工岛,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城市。这一建筑位于市南30公里水深12米的海面上,全长3公里,宽2公里,于1966年开工,历时15年时间,耗资53000亿日元,削平了两座海岸山头,用土8000万立方米。人工岛可以同时停泊28艘万吨级轮船。在岛中心修建了可供4500户、2万多人居住的中高层住宅和公寓区。不仅有街道商店、中小学、医院、邮局等生活设施,还有3个公园和体育馆等。1981年,在这里举办了国际博览会。
日本正在规划建造一个最庞大的海上城市。该城市包括4层建筑物,每层长、宽各5公里,高20米。底层高出海面20米,顶层距海面80米,建筑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据悉,仅基础结构所需的钢铁约1亿吨,建筑费用约需30兆亿日元。这是利用高度信息化通讯系统的一座新型的现代化城市,人们称它是个“铁岛”,“21世纪的技术奇迹”。在研究阶段,研究会已经设想采用一套非常先进的中央电子计算机系统,来协调和实施所应用的广泛领域的新技术,讨论的结果建议:这套系统应包括第七代计算机。
这座规划中的海洋城市各层都有各自的专用功能。底层用于城市公共服务事业,设有各种机构的办公大楼、贸易中心、废物再处理循环系统、供水系统和能源供应设施等。建筑物采用自动追踪阳光的“向日葵”式太阳光集光装置,使每个房间都能得到自然光。在底层还有一个码头,可以停泊容纳1000名乘客的水面效应船。第二层是工业区,这里面各种尖端的企业群林立。第三层是住宅区,其中40%的面积为道路和停车场,20%用于建旅馆、酒店和商场,其余40%建造五层高的楼房作为私人住宅。每层住宅使用面积100平方米,共计25万套,可供25万户(4口之家)居住。第四层设有供超音速飞机起降的设备完善的国际机场,机场修有两条长达6千米的跑道。除飞机场外,还建有一个体育中心,包括8个高尔夫球场,400个网球场,2个棒球馆和游泳馆等。据估计,这个“庞然大物”将能容纳100万常住人口,还可接待50万游客。
日本海洋开发和建筑专家认为,海洋空间是一项自然资源,如不加以利用实在可惜。目前,应用建造港口、海底隧道、大跨度桥梁、海上建筑以及大量砂土搬运等领域的先进技术,来建造大型的海上城市和人工岛是完全可能的。不久的将来,海洋将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空间,海洋将变成人类的美好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