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绩辉煌的龙源里阻击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5887
颗粒名称: 战绩辉煌的龙源里阻击战
分类号: K27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抗美援朝二次战役中的龙源里阻击战,重点介绍了志愿军337团在徐炜团政委的领导下,发扬“老四团”的优良战斗作风,不怕牺牲、敢于胜利,最终成功粉碎敌人南逃北援的企图,为二次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河东区 龙源里阻击战 抗美援朝

内容

龙源里阻击战是抗美援朝二次战役中的一次著名战斗。当时徐炜同志在志愿军337团任团政委,他参加和指挥了这场战斗。
  1950年10月28日,徐炜所在团奉命向德川、三所里、龙源里、价川方向实施迂回,以阻敌南逃北援。志愿军337团是我军一支老部队,它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打过很多次硬仗恶仗,又被称为“老四团”。但这支“小米加步枪”的队伍和拥有飞机大炮优势的美国侵略军直接打仗,还是第一次。能不能打败他们呢?作为团政委,他接到命令后,立即在行军中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战前思想发动,引导官兵通过目睹美军在朝鲜的暴行,激发战士对敌仇恨,认清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激励部队发扬“老四团”的优良战斗作风,坚决完成战斗任务。在徐炜的领导下,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全团战士跨越荆棘丛生的高山险阻,冒着敌机轰炸和炮火封锁的危险,渴了吃一口雪,饿了吞一把炒面,连夜急行军145华里,大胆向敌占区纵深猛插,终于争取时间,先期到达了龙源里。
  29日凌晨4时,部队上山刚进入阵地,就发现向南逃窜之敌——美军“王牌部队”骑一师已集结在山下。当时的态势是:谁率先展开,谁抢占先机,谁发起攻击,谁就占有主动权。在这火烧眉睫之际,作战经验丰富的徐炜,不等后续部队上来,就果断决策,迅速掌握了战场主动权。他指挥部队顽强截击敌人,仅用了20分钟时间就胜利结束了第一次战斗,彻底粉碎了敌人南退的企图。至29日夜晚,徐炜为扩大战果,又亲自带领团主力三营,向北沿公路一直插进了7公里。30日早上8点以后,敌骑一师为打通南逃道路,在百余架飞机和80多辆坦克的掩护下向我阵地疯狂反扑,致使我2营伤亡惨重、阵地失守,而团指挥所就在2营阵地附近,此时敌人坦克已迂回到团指挥所后侧,并直接炮击指挥所。空中敌机更是一阵狂轰滥炸,炸弹、汽油弹、火箭铺天盖地般在团指挥所上空爆炸燃烧,指挥所当即被炸塌,警卫员冯海林同志鼻子被炸掉,昏厥后倒在血泊中。这时,指挥所工作人员伤亡严重,师、团、营电话联系中断,情况万分危急,徐炜同志从坍塌的指挥所中挣扎着爬出来,他一面组织同志们抢救伤员,一面亲自带领机关干部、警卫人员抢先占领沟口山头阵地,坚决堵住敌人,并迅速指挥一营和三营向敌反击。战斗中,我志愿军战士冒着敌人炮火,奋勇爬上坦克,用手榴弹炸毁它们;有的战士手持刺刀冲向敌群,俘虏美国兵。子弹打光了,他们就用刺刀、石头与敌人搏斗。经过一场血战,又夺回了被敌占领的阵地,并连续坚守两天两夜,配合兄弟部队歼灭了敌人。这就是有名的龙源里阻击战。
  这次战斗的胜利,为二次战役争取全胜,彻底粉碎敌人“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狂妄企图,迫敌狼狈龟缩到“三八”线以南,转进攻战为防御战,乃至扭转朝鲜战局做出了重要贡献。战后,由彭德怀司令员亲自签发的志愿军总部嘉奖令中指出:徐炜指挥的337团“行动迅速,先敌占领了三所里、龙源里,阻敌南逃北援、敌虽在百余架飞机与百余辆坦克终日轰炸掩护下,反复突围终未得逞,致战果辉煌,计缴坦克汽车即近千辆。”38军在这次战役中被誉为“万岁军”,其中337团一连2排在排长郭忠田的率领下,歼敌200多人,全排无一牺牲,被志愿军总部命名为“郭忠田英雄排”,且授予“屡战屡胜”红旗。郭忠田排长被评为“特等功臣”战斗英雄。
  龙源里阻击战已过去五十周年了,但徐炜等志愿军老前辈保家卫国、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英雄事迹和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去战胜一切困难,自觉当好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作者简介:徐鲁海,在武警8630部队政治部工作。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徐鲁海
责任者
徐炜
相关人物
冯海林
相关人物
彭德怀
相关人物
郭忠田
相关人物
徐鲁海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