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终身发展;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突出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校训:诚实、朴实、踏实、求实
校风:刻苦学习、关心集体、尊师爱生、艰苦朴素
在津塘路高架桥北侧,由修茸一新绿树浓荫的公园、四通八达的通衢大道和林林总总的广厦楼群所组成的中山门地区,已成为大面积危陋房屋改造后的天津一景。中山门东月牙河畔,在那条连贯南北的广宁路上,有一所具有46年历史的学校,它就是被市教委命名为“市级重点高中”之一的天津市第四十五中学。
这所学校创建于1954年秋天,校址选在众多国营企业职工宿舍集结地——中山门工人新村。当时这里是一片蓬蒿丛生的荒地,仅有一座旧楼和一排平房,建校初始设有4个班,约200多名学生,师生们边上课边劳动,左近的单位和居民都称它为“工农子弟学校”。该校在1957年,曾先后吸纳了200多名来自印尼、泰国、马来西亚、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学生来校学习;建校至今,共培养了23000余名高、初中毕业生,为国家和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正是经历了艰苦岁月的磨砺和不断的改革创新,今天的第四十五中学已发展成为占地近40亩,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有400米跑道绿茵操场和设施完善的理化生实验楼、教学楼、图书馆、电教中心,包括初高中六个年级、47个教学班,有2700多名学生和160多名教职工的全日制中学。在河东区教委的领导下,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形成了“热爱祖国,争先创优,勇于奉献”的光荣传统和“严谨、勤奋、好学、上进”的优良校风,并进入天津市级重点中学的“行为规范示范校”的行列。
学校的创业精神集中表现在校园建设上。当我们站在广宁路上,目光便被那风格迥异的校园所吸引:三座样式和谐的教学楼、实验楼围成了前院,院子中心则是偌大的正方形花坛,坛中矗立着银灰色的不锈钢雕塑,其基座浑圆,且形成向四面辐射的环状通道。这方圆包容、线面交割的平面图,象征着知识、规矩和创新精神,而耸立的雕塑更是令人难以忘怀,在赭红色的大理石底座上涌动着一片惊澜,奔腾的波涛举起一艘帆船,帆船上空则有一个金光闪烁的人造地球卫星在导航。这座感人至深的雕塑名为“搏击”。王金义校长告诉记者,四十五中学的“学校精神”就是搏击。搏击昭示着学校几代人艰苦创业的光荣历史,昭示着全校师生敢于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不断进取。学校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在1955年、1983年和1996年,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投资扩建,使前后校园珠联璧合,庭院与回廊绿荫缭绕,高耸的电教馆与宽阔的大操场在时空中交相映辉。当记者走进校园,目睹身穿蓝白相间校服的学生或是在课桌前聆听老师讲课;或是三三俩俩在课间边休息边讨论问题;或是课后行色匆匆端着脸盆争做卫生,我们都能感受到那种克勤克俭、闪烁着搏击精神的第四十五中学师生特有的精神风貌。正因为这样,1995年11月河东区人民政府授予“教育教学十年优秀”的四十五中学“广育英才”的光荣匾;区委书记赵琨在一份报告上批示道:“四十五中学领导班子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应该肯定的。”市委书记张立昌同志也曾到校视察,对四十五中学的工作予以褒扬。
近年来,天津市第四十五中学把创新作为教育教学全面发展的主线,实现了新的跨越。这种跨越式的发展,是全校师生在区委、区政府和区教委的领导下,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调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灵魂,紧紧围绕教学工作这个中心,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然结果。
1998年,现任区教委主任的老校长李宪中主持工作后,他面向新世纪提出了更高的教育教学目标,即;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创名校。并以抓师资队伍建设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为切入点,整顿校风校纪,实行校务三公开(招生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进一步促进了校领导班子的廉政建设,建立健全了目标管理机制、激励竞争机制、民主管理机制和发展创新机制,调动了全校师生争创“全国高中示范校”的积极性。现任校长王金义提出:立足自己的力量,提速争创全国示范校。他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全体教师向素质高、品行正、业务精、能力强的更高层次发展;在教学领域中,每年迈一个新台阶,年年出成果,年年有创新。
在创新精神的指引下,学校连年施工,每周六校长、班主任轮流带班劳动已成惯例。近四年间,学校筹资600万元用于改善校园环境和教育设施,其中1万平方米的大操场曾三易表层土壤,最终建成了颇具规模的绿茵场地。
在创新精神的指引下,全校128名教师中,有在岗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36人、一级教师53人,其中被市教育局破格聘为高级教师的3人、中级教师的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区级学科带头人2人。王金义校长率先攻读硕士学位,共有13名教师参加硕士研究生班学习。为加速培养青年教师,学校近年来多次聘请南大、外院的专家、教授来校讲课。还聘请了天津轻院澳籍教师斯里温主持了“四十五中学英语夏令营”,取得明显成效。学校同时坚持举办了“名师之路”系列讲座,邀请全国著名教授、国家级科学家来校讲课。
在创新精神的指引下,四十五中学教育改革和现代化教学有了长足发展。学校根据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并实施了“素质教育”教学模式实验计划,决定语文、数学、外语三个学科,初一、初二的部分班级,参加天津教育科研“九五”重点课题、中国21世纪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课题——“双线自主活动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学校还加大现代化教育设施的投建力度,目前学校的电教中心包括主控室、音像编辑室、有声资料室、网络备课室、软件开发室,直接为教育教学服务,提供了良好的现代化教学条件。主控中心可利用13个频道,向近50个终端播放教学软件或校内新闻。现在能使用图文并茂的软件辅助教学的教师达50%以上,学科普及率90%以上,教师自制教学软件多达160余件。学校还专设了两个学生机房,投资90多万元购置了120台“赛扬533型”微机并建立了2个联结国际互联网的网络中心。为与国际教育接轨,学校已从1995年起在初一、高一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
在创新精神的指引下,四十五中学继八十年代末“高考成绩升值率”在全市名列前茅之后,每年该校的初高中毕业生,都有80%以上升入重点高中或重点大学。1999年高考升学率达97.56%(不含高职)。德、智、体全面发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艺活动,使众多的学生在全国、天津市、河东区举办的各类学科竞赛、体育竞赛、文艺竞赛中获奖。学生政治素质普遍提高,少年团校、青年党校发挥了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自1985年迄今已发展学生党员17名,四十五中学坚持政治办学更在全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记者在景色怡人的校园里作随机采访。当步入前院的2号教学楼,来到学校工作的主战场——高三年级时,由“高三全体师生”署名的黑板报足以使人心灵震撼,标题:学奥运精神,夺高考金牌。上面写道:增强责任心,提高自信心,汇报真成绩。这也许是期中考试前的决心书,但由此可见毕业班师生难能可贵的进取精神。记者在校园里徜徉,我们从学校有线台的“阳光地带”节目中,从学生温文尔雅、礼貌待人的言行中,从阶梯教室上政治课的严肃中,已经深切地感受到这里有沉甸甸的历史,这里洋溢着搏击知识海洋的精神,最令人欣慰的是,这里孕育着四十五中学师生面向新世纪再创新辉煌的决心和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