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改革创业育人之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5710
颗粒名称: 走改革创业育人之路
其他题名: 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香山道中学
分类号: G639.28
摘要: 本文介绍了香山道中学的教育教学情况,包括学校设施、师资力量、教育教学成果等方面。文章重点介绍了学校坚持走改革创业之路,在教育教学等方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具体措施和成果,并对学校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河东区 香山道中学 德育工作

内容

我们伫立在三楼长廊凭窗眺望,大操场上是整整齐齐站成方阵的学生,余威犹在的阳光下闪烁着黑发、白上衣和海蓝色的裤子。这是香山道中学的师生正在做课间广播体操。小叶杨和枝干挺拔的梧桐树投下一片斑驳的浓荫,流溢出淡淡的秋意。刘安娜校长悄然说,你们看,学生都站满了,学校的任务就是把这1200多名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初中毕业生,让他们能身心健康地进入高中、中专、中技继续学习,将来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
  香山道中学位于万新地区西侧,离著名的月牙河不过数百米之遥,学校占地面积1230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203平方米,除正课使用的教室外,还有音美专用教室和生理化实验室、语音教室、计算机房及阅览室,并配有赛扬466微机38台、语音设备45套、闭路监控终端30个,其图书馆藏书近万册。这是一所1985年随着万新村居民区在津东洼地上兴起而建立的初级中学,它纳入原万辛庄中学的部分教职员工,还补充了教学力量,但创业初期步履十分艰难,由于匆匆上马,资金、教学设备、教师配置和生源质量等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使学校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到了1992年,在区教委系统教学评比中坐了“红椅子”,成了远近闻名的老大难校。这件事引起区教委和香山道中学领导班子的深思。他们通过发动全体师生摆问题、找原因,群策群力制定了新学年的工作目标;并在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四大确定的加快教育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开始被列为河东区第一批整体改革试验校。
  香山道中学坚持走改革创业之路,在教育教学等方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从1992年起,他们视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的生命线,并通过加大学校内部改革力度,不断完善教学机制,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确立了现代化教育思想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导地位,短短三年时间便实现了从“困难校”向示范校的飞跃,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995年被命名为“天津市义务教育示范校”,1997年获得“天津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的称号;学校党支部从1997年起连续四年被区教委党委授予“先进党支部”的称号,共青团被授予“一级团委”和“红旗团委”的称号,1998年获“天津市三育人先进集体”和河东区双“四个一”敬业爱生回报社会先进集体、天津市卫生先进单位、天津市贯彻落实国务院体育卫生工作两个条例达标校、区级文明学校等称号。此外,还命名为“天津市中小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示范校”和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部委重点课题实验校。在区教委第七次教育教学论文年会上,该校有11篇论文获奖;教育教学评估连续七年“优秀”;学生体质也普遍提高,在1999年春秋两季举行的区中小学生运动会上,香山道中学都取得团体总分第3名的好成绩。
  记者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刘安娜。
  刘安娜说,我是1992年负责教学工作,1997年主持行政工作,1998年主持学校党支部工作的。八年来,香山道中学在区教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开拓创新、勤俭办校。我们几届领导班子都把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列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学年工作目标。具体讲,就是紧紧抓住“五个不放”:一是抓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放;二是抓住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意识不放;三是抓住三支队伍建设不放;四是抓住实现规范校和示范校的目标不放;五是抓住一切机遇改善教学环境不放。通过这“五个不放”,明确了工作方针和指导思想,抓住人和物,抓住学校管理这个大系统工程,整体工作自然出现逐年进步的新局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香山道中学除了以培养学生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为己任外,还形成了深化教育改革为主体,以强化德育管理和教学管理为两翼的教育教学新格局。对此,刘安娜校长深有感触的说,教育改革同样有一个上速度、上档次、上台阶的问题。我们学校从1992年开始已经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并从1998年起执行第三套改革方案。这个方案坚持以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建立了以校长负责为中心,党组织保证监督,教代会民主管理为框架的学校领导体制;坚持以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实行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和结构奖金制;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整体优化,又建立了年级教育、班级教育和学科教育三个层次的整体负责制,调动了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也是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所确定的“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全面上水平”的工作基调在我校的实践。
  在谈及德育工作时,刘安娜校长说,德育管理和教学管理是香山道中学的教育特色,也是学校藉以腾飞的翅膀。现在初中学生从心理、生理和认识社会的角度考察,都处于人生重要的转折期,我们教育学生首先是“做人”,其次是成才。因此,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学校为主阵地,以课堂为主渠道,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在具体工作上,首先,我校建立了党支部领导下由主管校长负责的育人管理体制和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育人网络,并以党团员为主体(约占76%),建立了一支具有敬业爱生奉献精神的德育工作队伍。众所周知,环境对于中学生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有责任在校园里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我们一手抓校内动态环境和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认真落实“双规范”。实施了以“五爱”、“五无”、“五不”为内容的“三五”工程,形成“一有”、“三无”、“四统一”的德育特色,使“团结、进取、勤奋、求知”的良好校风深入人心。一手抓优化校内静态环境,以“净化、绿化、美化、教育化”为标准,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做到学校环境整洁优美。我校还在校外建立了劳动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现在每个学生都有三个岗位:学校卫生岗,家庭劳动岗和社会实践岗,同学们能在活动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习劳动技能。我们在校园里组建了24个兴趣小组和5个社团,广泛开展校园文化科技活动,1997年学校被评为区“科技活动先进校”和“艺术教育先进校”。
  刘安娜校长凝望着满操场的学生,不由感慨地说,从1985年建校初期的20多个学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真可谓:披荆斩棘,步步艰辛。但是说一千,道一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在这方面,我们一刻也不懈怠,每年都有新举措,如要求必须开足、开齐、开好所有课程,劳技课、体卫课和活动课的安排上能做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还推行了“ABC作业制度”。在优化课堂教学上,我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并通过“目标教学”和“激励教育”,促使师生同步提高。学校党支部抓住师德教育不放松,开展创建文明组(室)活动,迅速实现了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如我校旨在培养青年教师的“1212”计划运行后,已经涌现一大批心系学校、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其中青年教师黄旭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还涌现出了青年学科带头人郑若兴、温佩凤、李彦、韩宗莉等,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年教师熊和平、王慕珍、陈振萍被评为河东区“敬业、爱生”优秀教师。学校还有效地运用电化教学和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演示及学生分组实验率均达100%。我们为了巩固教改成果,实现“以法治校”,仅在教学管理方面就制定了《学籍管理制度》、《备课、听课、评课制度》、《课堂质量评估细则》和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房等管理制度,对教学全过程实行控制,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质量考核更加具体、有效。也正是认真贯彻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的目标方针,几年来,香山道中学教学研究硕果累累,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优良课达80%以上,合格课达100%,巩固率和毕业率100%,辍学率为0,并连续7年被区教委评估为“教学优秀校”。
  听完刘安娜校长介绍情况,记者脑海里已经叠现出一幕幕活生生的人和事,这里有校领导班子为校园经济承担的破产风险,有班主任茹苦含辛实施养成教育,有学生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叱咤风云,有见义勇为好少年孙凯抢救落水者,有学生自办的“红叶”有线电视台……在这座巍然的L型大楼里,我们深深感到一种强烈的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的教育氛围,也正是这种精神的感召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才铸造了香山道中学今天的辉煌。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冷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