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在津沽大地上的群众文化之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5518
颗粒名称: 盛开在津沽大地上的群众文化之花
其他题名: 河东区“双休日文化工程”纪实
分类号: K892.1
摘要: 河东区作为天津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传统。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河东老工业区的形象占据了主导地位,导致人们对该地区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的错误观念。
关键词: 河东区 群众文化 活动

内容

河东区是天津发祥地之一,它位于海河东岸,面积40平方公里,辖12个街道,63万人口。长期的文化积淀,为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河东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内涵和各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因而它素有“京剧、曲艺之乡”的美誉。
  “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之说,透视出直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但随着历史的变迁,河东老工业区的形象,又渐渐地占据了主导地位。如:文化设施较少,居民构成中产业工人和非知识人群占多数。因而,人们在谈起河东地域或河东人时,便得出“该地区整体文化层次较低”、“人的修养差”、“言行粗俗”等以偏概全的评论。一些家庭宁可使居住面积小一些,也要将住房换往外区,宁可多花钱也要让孩子到外区上重点学校。所有这些无不使河东人感到压抑,于是,如何提高河东人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创造良好环境,使这一片沃土成为人文绿洲?一直是河东人长期探索、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为新生事物的家庭文化悄然兴起。河东区委、区政府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有组织、有计划的举办家庭文化系列活动。从1986年起,以家庭文化为载体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文化生活品位,形成了良好社会风尚,推动了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曾对河东区开展的家庭文化活动予以充分肯定并欣然题词:“家和外顺,民乐国兴”。双休日的实行,为家庭文化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人们自我表现、自我提高的意识不断增强。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休闲场所和展示自我的舞台,已刻不容缓地摆在了面前。“双休日文化工程”作为新的活动载体在津沽大地上应运而生,这是河东区委、区政府积极主动抢占群众休闲文化阵地,抵制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及封建迷信活动的影响的新举措。几年来,河东人在“双休日文化工程”这片绿野中,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耕耘。各种健康、高雅的休闲文化进千家入万户,与现代大都市文化相得益彰,构成一幅浓烈、和谐的画卷。人们说,今日的河东变化太大了,能让人感到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中,挟带着各具特色的文化韵味。
  突出特色,“双休日文化工程”的启动
  九七年,区委、区政府的领导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占领休闲阵地,要把科学和文明送给百姓,提出:要结合河东的实际,寻找一种新载体,并做为一个“文化工程”来抓,这不仅可使河东的百姓受益,而且更具有长远意义。
  河东区开展“双休日文化工程”的实施方案,就这样和着时代的节拍响亮登场。以家庭文化为底蕴,以双休日为契机,旗帜鲜明地喊出:“双休日文化工程”是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的工程。它旨在提高群众文化修养,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占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阵地。
  1997年5月24日上午,河东区万新村崂山道旁宽敞的小区空地上,露天搭台,人头攒动。河东区“双休日文化工程”首场文艺演出正在这里举行,这台节目以区文化馆业余文艺团队节目为主,辅之以天津音乐学院、华夏艺术职专、区教育局、少年宫、三毛艺术学校报送的节目,有声乐、器乐、戏曲、曲艺、舞蹈等节目,吸引驻区居民群众近千人观看,些次文艺演出拉开了河东区启动“双休日文化”的帷幕。
  抓出特色,“双休日文化工程”的开展
  为适应群众不尽相同的文化需求,区委、区政府提出全区各单位要利用如礼堂、俱乐部、操场、庭院等阵地,组织本单位、本地区的职工、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区文化馆、文化宫、少年宫、图书馆、街道文化站等设施在双休日为群众开放。读书、展演、参赛、健身把广大群众集合在了“双休日文化工程”的门旗下。
  文化部门搭台,各系统参演。是河东人开展“双休日文化工程”活动的主要做法。一次天津市歌舞剧院在万新示范地区演出时,观众如潮,一个不算小的场地瞬间爆满。连毗邻演出场地的住宅楼的阳台上和粗壮的树杈上也被观众占领。工作实践中,河东区紧紧抓住文化工程中的各个支点,以此带动面上的发展。几年来,相继建立了社区文化网络、街道文化网络、企业文化网络、学校文化网络、军营文化网络、青年文化网络、妇女文化网络、老年文化网络、电影放映网络、图书流通网络等十大网络。
  目前,全区组建的文艺团队包括:晨练队、迪斯科队、京剧团、评剧团、书画社、秧歌队、腰鼓队、高跷队、法鼓队、棋牌协会、时装表演队等30多个,一个组织严密的涵盖家庭文化等诸多文化在内的文化体系已基本形成。
  显示特色,“双休日文化工程”的成果
  “双休日文化工程”的实施,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精神文明示范地区之一的东新街(区划调整前),其辖13个小区都建立了文化团队,花会、腰鼓、霸王鞭、木兰扇等艺术形式随时服务于社区及双休日文化活动。17区花会在99年7月连续四个双休日进行演出,不仅颇受群众欢迎,而且还吸收退出练习“法轮功”的人员参加。18区居委会漫画小组,每月一期漫画。99年在揭批“法轮功”斗争中,居委会主任刘少朋亲自绘制的百米漫画长卷在东新街16个居委会巡回展出,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17区刘秀琴一家生活艰苦,丈夫过世,自己带着两个孩子,对生活缺乏信心。自参加街里的花会团队后,她变了,思想开阔,生活态度积极,并在花会中担任主角。99年被广场艺术协会评为“表演艺术家”。郑庄子街的富民秧歌队队长岳长华,带领年过花甲的老姐妹70多人扭秧歌,每次全区性的双休日文化活动,总能看到她们快乐身影。在九九年的“三大政治斗争”中,河东人民表现出很强的自觉意识,在文化家庭中没有一户家庭参与练习“法轮功”。他们说:“河东人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各种封建迷信的东西在我们这里已站不住脚了。”
  如果你走进大王庄街十三经路十八号院3栋(门),“双休日文化工程”开展后,这栋楼的居民建立了双休日读报组、每月两次,由最初的“每月一谈”开始,逐渐发展一个时期一个主题,如“迎香港回归”、“迎澳门回门”、“50年大庆”、“讲卫生树新风、争当文明市民”、“跨世纪的天津人应具有的形象”等等,激发全楼栋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九九金秋,东新街承办了“全国老年展示一条街活动”,全国及市老龄委的领导同志参加了此次活动,场面宏大。16个文体团队整齐登场,各现绝技。他们的表演受到了领导和来访代表的一致好评,纷纷议论:“想不到一个街能把全国的老年活动承办得这么丰富多彩,异彩纷呈。”这些年,东新街十分重视居民的文体活动,因地制宜,投资30万兴建了文化中心。内设图书馆、书画馆、乒乓球厅、排球厅、舞厅、台球厅等全天候开放,为居民提供休闲健身的场所。
  今日河东,“双休日文化工程”搞得有声有色,充满活力。全区共举办双休日文化演出专场44场次,直接参与者达20余万人次。区图书馆坚持双休日开馆,平均每天接待读者800人次;区文化系统还组织了“沽水情”文艺小分队常年深入街道、部队、学校、企业,开展文化下基层活动,将主题鲜明、内容健康、艺术品位较高的作品送到基层,受到广泛赞誉;区工会俱乐部还利用双休日开展书画和文化辅导活动,爱好者们尽情地荡漾在艺术的海洋里;全区开展“1232”家庭读书活动,经常组织开展家庭读书、征文、演讲、藏书等大型竞赛活动,爱读书、读好书已蔚然成风。
  几年来,河东区涌现了包括读书、收藏、书法、绘画、戏剧、声乐等各类特色家庭600余户,直接参与活动者为6万余户次,大批文艺骨干和高水平的人才脱颖而出。“河东之声”、“家庭艺术节”、“沽上春好灯会”、“河东之夏纳凉晚会”越办越火,全区共有近800件作品和节目在市级以上展演中获奖。98年河东区被评为全国社区文化先进区。正如区委副书记魏志祥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60’》记者采访时所总结的:探索社区文化发展的新路子,是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遇到的一个重要课题,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工作的责任,经过全区上下多年的努力,河东区的群众休闲文化在各个层次上得到了普及,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陶冶情操,融洽感情,密切亲情,增进了邻里团结,促进了社会稳定,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目前,以双休日工程为龙头,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社区文化正在健康地发展,呈现出多渠道、多品位、高档次、深发展的局面。我们要再接再厉,及时总结经验,在坚持中创新,在巩固中提高,使根植于群众文化沃土之中的河东特色文化,更加枝繁叶茂、繁花似锦。让我们以关爱精心浇灌津沽大地上这朵盛开的奇葩。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孙群海
责任者
路超英
责任者
吴金江
责任者
李瑞环
相关人物
刘少朋
相关人物
刘秀琴
相关人物
岳长华
相关人物
魏志祥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河东区委
相关机构
河东区政府
相关机构
中共中央政治局
相关机构
天津音乐学院
相关机构
河东区教育局
相关机构
天津市歌舞剧院
相关机构
富民秧歌队
相关机构
天津市老龄委
相关机构
河东区图书馆
相关机构
河东区工会
相关机构
中央电视台
相关机构
河东区文化馆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