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夕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5472
颗粒名称: 茅山夕照
分类号: K825
摘要: 本文描述了作者在黄梅季节的八月去茅山的经历。茅山是道教圣地,被江苏省评为甲级风景名胜区。作者参观了茅山道院,感受道教的庄严氛围。在大殿中央有茅氏三仙的金身像,周围还有各个方向的护法神和四方神。作者点燃香,向神像祈福,然后欣赏了茅山的美丽景色。最后,作者提到了新四军在茅山留下的足迹。
关键词: 茅山 人物经历 道教圣地

内容

黄梅季节的八月,我趁出差之便,抽暇去了一趟茅山。
  从金坛市北站上交通车直奔薛阜镇,行程不过20公里;下车后,再搭乘“中巴”,在茅山脚下疾驰,车随着山势起伏,渐渐融入坡度不大的带状公路。公路两边是密密层层的绿色,树木以松、柏、杉、梧桐、槐树为主,陡峭处长着姿态各异的小叶杨,在阳光辉映下,似乎天是绿的、路是绿的,整个世界都是绿的;打开车窗,绿色的空气扑面而来,大自然用绿色将游人的身心涤荡一净。转念间,汽车吼叫着登上一道斜坡,上坡后猛一拐弯,鳞次栉比的茅山道院便闯入眼帘……
  茅山古名句曲山,又称地肺山,总面积为32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东南部道教圣地。其主峰大茅峰,高度约海拔372.5米,有九峰、十九泉、廿六洞和廿八池,自然风光秀丽,是江苏省甲级风景名胜区。相传西汉景帝四年,陕西咸阳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来此修行,采药炼丹,普济众生;后人感其德遂建道观供奉之,茅山也因此得名。
  我幼年便熟稔“茅山老道”的故事,传说中的茅氏三兄弟都有通天的本领,他们和踏波过海的“八仙”似乎有着渊源。我从一个打扮入时的句容姑娘手里买了一把香,随后登上汉白玉石护栏的石阶,购票进入大殿。历年来被道家尊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的九霄灵福宫,果然不同凡响:只见殿内香烟缭绕、鼓瑟低鸣。听游人介绍,说是上午这里有道场,能听到上乘的道教音乐。我只叹自己来晚了,毕竟没有这个耳福;而此刻在雕梁画柱间抑扬有序的乐曲,恐怕是录音带上的复制品了!大殿中央塑着茅氏三仙的金身像,宝相庄严,瑞气万千;坛前站着护法神王灵官,两侧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司东南西北的“四方之神”,各擎兵器巍然屹立。我点燃了那把香,插进跪垫前半人高的鼎里,然后凝望那淡色青烟冉冉飘起……穿过殿后的月洞门,眼前豁然开朗,哦,好大的庭院!庭院尽头是怡云楼,又名“三天门”;楼高约十几米,依山而建,别具一格。这时,西边的跨院里人声喧哗,我便赶了过去。一看,原来是为道祖老子建塑像在募捐。我漫步登上怡云楼,楼的北面有一长廊,透过半人高的护栏能眺望茅山全景。夕阳西下,远山近岭被染成一片红色;一个白发苍髯的老人用瘦骨嶙峋的手指着西方郁郁重重的群山对我说:“那里,就是陈毅将军1938年创建的苏南抗日革命根据地……”
  暝色渐浓了,道院里响起了钟声,我很不情愿地出了道院大门。我脑海里闪烁着一千多年前的道家神话,但更使我留连忘返的是茅山草径上新四军的足迹……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尹酩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