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一个重新规划构筑的七中,一个犹若凤凰涅槃的七中,以其崭新的风姿矗立在程林庄路畔。
当记者走进栅栏门,那由拱廊、圆柱、H形主楼所组成的建筑群便悄然入目,它以光环、球面、三维空间,以巴洛克式的多变线条,勾画出一幅现代化中学整然有序的画面。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浏览着临东山墙上镶嵌的按邓小平同志手迹仿制的关于教育“三个面向”的名言,置身其中更感受到伟人恢宏思想的震撼。穿过磁砖铺就的甬路,前面是花坛和喷泉,而路边几株小树绿叶丛中已经点缀着酡红的石榴……记者没有走向校园深处,但从严肃紧张的教学秩序中,从匆匆来去的学生们稚气的脸上;从窗明几净的教学楼、实验室,从负责接待的老师的言谈举止,从校领导的大视野、大思路上,深切感受到一种浓郁的现代教育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的内涵是特色、是创新。
天津七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王希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我们七中始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创办的中学之一。1959年被定为天津市重点中学。1961年曾一度改名为天津市河东区唐口第一中学,1966年又恢复原名称,1978年确定为天津市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1998年定为全日制高中校,同年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天津七中建立了以七中为依托的公办民助学校——育才中学。从教育教学班级设置看,现有高中教学班23个,学生约1380名;育才中学教学班25个,学生约1500名。全校有教职员工210人,其中一线教学人员156人,合格学历100%,本科生占有率80.3%,有5人被评为特级教师,硕士研究生8人,57人评为高级教师,68人评为中学一级教师,中高级教师约占80%。从设备设施看,学校占地面积约60亩。从1997年至1999年底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改扩建工程,新建成教学建筑20000平方米。
学校主要教学设施有:新建教学楼2座,实验楼1座,设有理化生实验室各4个,语音室2个,计算机教室2个,闭路电视及计算机网络监控室(中心)1个,电视演播厅1个。文会楼一座,设有400余座位的小礼堂1个,供学生开展活动。还有可容纳200余人活动的多功能厅1个。以上两个场所均达到现代化水平,在天津市处于领先进位。办公楼1座,另外,即将投入使用的建筑面积为1481平方米的体育馆和建设面积4000平方米的图书馆,也将成为七中建筑群中的新景观。1999年底,七中被市、区政府批准列为天津市争办“全国千所高中示范校”单位。并以此为契机,2000年将筹建科技馆、游泳馆、学生食堂、草坪式足球场及400米封闭式环形跑道。
王希才校长在谈到学校近期发展规划时,心情十分激动。他说,在市、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校师生群策群力、共渡艰难。我们在完成基建投资额的同时,采取分散教学的形式,去年中考平均分为606.9分,高考又取得天津市文科第一的好成绩。这几年,我们将艰苦的教学环境视为进行磨难教育的“课堂”,师生自强不息、无私奉献,涌现了许多“文明学科组”、“文明年级组”,建立了一支适应21世纪挑战的教师队伍,构建了“三·三管理模式”和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工作秩序,并通过特色办学推进各项工作全面上水平。
校领导班子由我、李锡麟(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和龚浩然(副校长)组成,我们始终认为教师和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七中通过教书育人,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发挥教学科研先导功能。注重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在校党支部领导下,狠抓师德建设。几年来,广大教师通过教育科研,提高质量,积累经验,逐步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教育教学风格。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现在七中的教师不但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能时时事事以工作为重,公而忘私,他们的事迹是一种无言的激励,如在高考、中考中有一位教师的母亲去世了,但他强忍悲痛坚持辅导学生复习,连一天班都没有歇。
讲到这里,分管党务及教学工作的李锡麟副校长插话说,在区教委的直接领导下,七中的校领导班子确立了以争办“全国重点高中示范校”为契机,以年底迎接市、区检查验收为切入点,以学校各项工作在原基础上都应有“质”的进展为目标,以达到整体推进学校工作全面上水平的目的。上半年,学校党支部就把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教育理论,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列为学校重要的工作任务,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解决好在教育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我们狠抓了三个层次的学习,一是讲学习、明确方向,提高政治素质。通过学习,在去年开展的“三大”政治斗争中,我校教职工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从没有迷失方向。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讲正气,树先进,积极开展“形象工程”。通过抓学习,一方面提高了广大教职工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端正了学风和行风,并且注重了教师个人形象的树立。上学期学校组织的献血工作,超额完成了任务,这也是我校献血工作近十年来,第一次超额完成任务,这项工作顺利完成正是学校讲正气、树正风的结果。三是讲理想,积极探索新时期政治思想和理论学习工作的新路子。我们一方面抓学习,一方面抓组织制度建设。通过政治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广大教职工的头脑,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使每一位教师都自觉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培育国家科技后备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教师素质的提高还表现在变过去单纯课堂教学为面向社会大课堂,紧跟主流社会变化实施教育。如本市水资源紧缺直接影响国计民生和经济发展,七中立即成立了节水领导小组,并相应出台了10条节水措施,我校的“爱绿小分队”又增加了节水哨位的新工作内容。
当记者问到七中教育教学工作自我定位时,王希才校长感慨地说,七中是市级重点中学,有一支能打硬仗的教师队伍,但我们始终把“学生最终受益”“社会最终受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几年,七中取得的成绩都是区委、区政府和上级领导部门关爱、支持的结果,也是各兄弟学校和全区父老支持和结果。要说七中办的好,第一是生源好,各小学都把优秀学生、尖子生送到七中继续初中学业;第二是我们的教学氛围好,教师注重师德,强调“人格”力量;第三是科学管理、依法治校。在学校里,这些都是软件设施,再加上从九六年开始筹集资金,九七年破土兴建的新校舍已经拔地而起,光是新建教学楼的建筑面积就达到5347平方米,我们还有阶梯教室,多功能厅,实验室和配置了120台联想微机的计算机房,去年投建的体育馆和图书馆也已转入内装修,到暑期天津七中将形成1.7万平方米的建筑群。按照中长期发展规划,七中的硬件设施还将投建400米环形跑道等五个项目,届时,我们将申报“全国千所示范校”。采访结束时,王希才校长,李锡麟副校长回答了记者最后一个问题:请问二位领导,你们是如何看待天津七中的进步?
他们的回答很简短,也很富于哲理——
所谓进步是相对的,如果参照物是七中的过去,那末,我们认为以前学校较注重教学质量,而现在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德育渗透。
记者走出书声琅琅的校园,回首凝望绿树丛中熠熠生辉的天津七中建筑群,这个河东区青少年育才基地,将以它的泱泱大度,以它的雄厚实力,去迎接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