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运会上的一匹黑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5231
颗粒名称: 残运会上的一匹黑马
分类号: G812.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脱颖而出的黑马运动员闫峰。他在男子脑瘫组的铁饼和标枪项目中获得了两枚金牌,为河东人争光。闫峰是一位先天性脑瘫的年轻人,多年来他坚持治疗并从未退缩过。他对体育非常痴迷,通过参加天津体育学院的选拔并经过艰苦的训练,他得到了机会参加全国残运会。尽管面临着压力和挑战,闫峰坚持不懈地努力训练,并在比赛中展现出自己的实力。他相信残疾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有向上的精神和崇高的奋斗目标。通过他的努力,闫峰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毅力。
关键词: 河东区 闫峰 王桂荣

内容

本报记者 5月16日清晨,天津站的月台上人头攒动,挤满了前来接站的人。随着一声汽笛长鸣,由上海开往天津的34次列车进站了。刹时间,鲜花挥舞、鼓点铿锵,多少人在欢迎载誉而归的勇士。欢迎仪式上,副市长夏宝龙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紧紧握着运动员们的双手,激动地说:你们辛苦了,我代表天津市人民感谢你们。你们以顽强的毅力和超人的勇气为天津市争了光!”每当想起这一幕,闫峰的心里总是热乎乎的。
  在刚刚闭幕的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上,由我区选拔、推荐的7名运动员自强不息奋力拼搏,获得了“两金”、“两银”、“两铜”的佳绩。来自唐家口街的18岁肢体残疾人闫峰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犹如一匹黑马冲向跑道,荣获了男子脑瘫组铁饼和标枪的两枚金牌,在这次体育盛会上为河东人争了光。
  记者追踪来到闫峰家,见到了这位年轻的残运会冠军。这个眉清目秀的小伙子身高近1.8米,眉宇之间还漾着稚气,但清澈的目光中却透着一种“艮”劲儿。闫峰的母亲王桂荣向记者介绍了闫峰的情况——
  闫峰是先天性脑瘫。十几年来,父母带着他四处求医,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地的大医院。疾病磨练了小闫峰的意志,在治疗中小闫峰从没有叫过疼。随着年龄的增长,小闫峰总是在思考:自己该干点什么?他渴望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坐标。
  细心的母亲渐渐发现,闫峰总是痴迷地看着央视台体育节目,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母亲终于决心和闫峰进行一次交谈。“我想踢球!”闫峰孩子气的说。“不可能,你的腿脚有毛病”,妈妈斩钉截铁地说,“你必须面对现实,现在,国家有残运会,如果你想参加体育比赛,我们可以带你去市残联咨询一下,但是你要想好,干体育非常苦,做为残疾人,你要付出几倍于常人的代价。”闫峰认真地点了点头。
  就这样,1997年7月,爸爸带着他到市里去咨询。市残联的同志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当时适逢天津体育学院程国立老师在挑选队员组队,经过各种体能测试,小闫峰终于拿到了天津体育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闫峰这样说:“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通过努力证明残疾人并不比正常人差,我要证明我能比他们做得更好。”闫峰正是凭着这种信念,顽强地拼搏着。从河东区向阳楼到河西区李七庄的训练基地有几十华里。每天他顶着星星出发,披着月色回家,只要有场地,不管教练安排不安排,他都要去训练。寒来暑往,小小年纪的闫峰如痴如醉地扑在他的体育事业上。看着他身上一块块青紫的伤疤,我们深深地为他的顽强意志所震撼。去年冬天的一个下雪天,在去基地训练的路上,闫峰的助力机动车坏了。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训练,他硬是踩着积雪,一瘸一拐地推着百十公斤重的车从津塘路一直走到了训练基地,厚厚的棉裤浸透了汗水,他用了整整五个小时……
  1998年在南京举办的远南运动会选拔赛是闫峰入队以来遇到的第一次赛事,然而闫峰由于训练时间短未能入选,但他并不气馁,只是把心中的渴望化成了一种动力,以超人的毅力加紧训练。
  2000年5月6日,第五届全国残运会开幕了,作为第一次参赛的新手,闫峰既兴奋又紧张,憋足了劲,要在这次大赛上一显身手。然而,不知是压力太大,还是训练强度大,比赛前的一个星期,闫峰咳嗽得很厉害。临行前,教练忧虑地看着他,心里暗暗为他捏一把汗。功夫不负苦心人,从5月6日到11日的全国残运会上,闫峰用自己显赫的成绩证明了自己所说的话。采访结束时闫峰充满信心地对记者说: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甘落后。不管你是谁,不论你身处何种境遇,只要你有一种向上的精神,有一个崇高的奋斗目标,那么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你一定能够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瑞彩
责任者
闫峰
相关人物
王桂荣
相关人物
程国立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