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人类所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当今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人们片面地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现在看来,这样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只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全的人,才能算是完全健康的人。
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概括起来大致可归结为四个方面: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生物学基础、生活方式、保健设施。
从整体来说,凡人身以外皆为环境。空气、水、食物等整个人类维持生命的必须物质及人类自己营造的社会,这些人类共处的环境称为大环境。大环境中又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今天我们只着重讨论大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自然环境是指环绕人类周围自然界中的各种因素,包括水、空气、动物、植物、阳光等。人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可以说,只有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中,才能有健康的人。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物质日益增多,滥垦乱伐、肆意捕杀、城市生活抛向自然环境的废弃物与日俱增,造成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
目前,人类已经面临着环境的严重挑战。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发展和建设自然环境,自觉地保护和美化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健康的重要保证。
社会环境,其中包括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三个方面。社会,是人类物质生产和共同生活的大集体,人类在这里进行着物质和精神的交换——社会活动。社会的组织结构,主要指家庭、学校、生产合作体(生产结构和工作机关),医疗保健设施及其它社会团体。社会意识结构主要指政治思潮、政治制度、道德观念、文化风俗、法律、宗教等。社会制度是影响健康最明显的政治因素。
在社会环境中的经济条件是直接影响人民健康水平和死亡率的。总的看来,一个国家的经济落后,人们的健康水平就相应低下。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高于发展中国家;因为经济落后,生活物质匮乏,生活水准低,难以得到良好的卫生保健服务,会直接影响到健康。另外,一些高度发达的国家已有经济实力来治理污染,把污染的控制放在生产过程中;而在发展中国家,治理工业污染的意识、经济实力和措施还赶不上环境污染的速度。更有甚者,一些发达国家把劳动密集型及对本国人民健康不利的项目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更加重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以上几点充分说明经济条件是社会环境中对健康有重要影响的一个因素。
文化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各种知识的集中表现,是社会文明的标尺。人类创造了财富,文化又决定着人类自身发展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及控制能力。文化水平如何,还表现在伦理观念、法规观念、公德观念以及人生观等方面。在现代社会里,个人的健康也要受人群、国家的影响,何况除了遗传性、生理性疾病外,还有气象病、化学病、物理病、社会病、职业病、意外伤亡等,它关系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而当一个人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文化教育,懂得了一些科学知识和文明生活方式,主动宣传和努力克服不卫生、不道德的行为习惯,就能相应减少不利健康的因素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以上我们列举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诸多因素,他们正日益危及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世界各国必须联合起来,共同努力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加倍爱护我们的家园,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使人类在优美舒适、文明清洁的环境中健康生活。
要解决自然环境问题,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全世界各国都要加强对本国污染源的控制与治理;实行国际间乃至全球性环境保护大协作,共同解决那些一个国家难以解决甚至根本无法解决问题;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服从生态平衡规律,合理开发和自觉保护自然资源;世界各国携手,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要解决我国社会环境问题则要力争做到:迅速发展经济、发展高科技,增强全民环保意识;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的文化、物质生活条件,摒弃风俗习惯中的消极因素和封建迷信的影响;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克服不良饮食习惯和不卫生行为习惯;力争使人人享受到初级医疗卫生保健服务;逐步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环境与健康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我们要竭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达到人类健康的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