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献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4916
颗粒名称: 乐于献血
分类号: R457.1
摘要: 本文作者是一名骨科医生,坚持献血12次,每次献血后从不休息,照样坚持工作。作者明白血液的价值和在救死扶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呼吁更多人参与献血。
关键词: 献血 骨科医生 血液价值

内容

我是一名骨科医生,今年60岁。我曾参加过12次献血,每次献血后从不休息,照样坚持工作。记得80年代初,有一次,我主刀的一位手术病人大出血,急需输血抢救。不巧,当时血库正缺病人所需的O型血。我是同样血型,便二话没说执意献了袋血。献血后我即刻投入到抢救病人的手术当中。病人得救了,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作为一个普通公民、一名白衣战士,我憧得血液的价值,更明白其在救死扶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迄今为止,血液还不能人工制造,临床用血只能来自健康人体。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个社会群体中,如果你不献血,我也不献血,那么叫谁去献血?到时候你要受血,我也要受血,那么向谁要血?科学研究表明,在正常情况下,只有80%的血液在人体血内循环流动,其余部分的血液贮存在肝和脾等脏器的“血库”中。若机体遇到少量失血,自身代偿机制马上发挥作用,存于脏器“血库”中的血液会立即释放出来参加血液循环。而一次献血200毫升或400毫升,只占全身血量的5~8%,自身调节机制可马上代偿,对身体不会产生任何不良影响,这就是我12次献血后从不休息的缘故。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安礼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