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9年河东区图书馆报评“全国一级馆”过程中,就曾接待了北京西城区、重庆及我市各区县图书馆和台湾图书馆的来访考察,但他们不约而同所关注的焦点都是区馆1998年6月正式开业的计算机网络活动中心。
新模式开辟新热点
1997年春天,喜迁新址的河东区图书馆,在典雅的十层大楼里,迎接着络绎不绝的读者。
新馆、新设施呼唤着一种新的信息传递模式。区图书馆的领导班子多方听取读者意见,对社会上新兴的电子阅览中心做了详尽调研。其中深受读者喜爱的电子阅览,引起他们的注意。但建立电子阅览室对传统形式的图书馆是一个新课题。因为不论是运行模式、资金设备,还是技术人才,都是前进路上的障碍。而恰恰在此时,天津市金鹏电子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了解到这一情况,他们主动与区图书馆进行协商,双方决定集两家之长,共同开发这一信息领域。他们“一拍即合”立即抽调专业人员进行信息领域可行性研究。中国加入WTO和信息产业的广阔前景,使他们对投资兴建计算机网络活动中心充满了信心。
1998年6月29日正式开业的计算机网络活动中心,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发展拥有持证会员400余人。日前,每天到中心活动的人员达200多人。这种新的信息模式为区图书馆开辟了新的读者群和新的信息界面。
“第一”的不断完善
步入区图书馆四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综合阶梯室里一排排整齐的电脑和神情专注的学员。网络活动中心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来中心活动的许多会员,一天里有近14个小时在中心学习、休息,娱乐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网络活动中心设有综合阶梯室,图形工作站、网络休闲室和俱乐部沙龙等活动场所。中心的100台PC机开通了DDIN专线与因特网相通,读者及计算机爱好者可以凭着兴趣爱好,或是在网上阅览图书、查找信息;或是做为一个初学者上机实践;疲劳时,也可以在网吧与其他读者聊天,藉以放松一下自己。
在综合阶梯室、图形工作站、网络休闲室里,悬挂着清晰明了的中心“机房管理制度”、“初学者入门”、“知识天地与著名网站推荐”;还明示了中心为会员提供的服务内容,使所有的网友一目了然。网络活动中心采用的是开放式、引导式、互助式教学方法,并有专业人员随机辅导;对于一些系统应用软件、办公室应用软件、图像处理、动画制作及互联网的应用等知识,都由专业人员通过大屏幕投影进行免费授课。
中心负责人对记者介绍道,这两年,我们对机房设备进行了三次更新,对服务方式与经营策略进行了三次调整,才逐渐形成现有的模式与格局。这在图书馆行业算是首家,虽然经过不断的更新与完善,但至今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我们将与图书馆的同行们不断地探索总结这种新模式,使图书馆能得以进一步完善。
永无止境的追求
家住广宁路的陈慧是天津吉利信息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文员,也是活动中心的一名老会员。她在谈到在中心活动的感受时说,她现所学到的要比她当初报名参加学习时所预想的要多。当初报名是为了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能多做一些上机练习,遇到问题有辅导老师帮助解答。“除上机操作外,我还参加了会员活动,学习了3D、photoshop等图形软件,由于比较熟悉办公软件,前一段日子,我做为办公软件主席还以俱乐部的形式组织了好几次活动。”
家住河西区的王智目前也是河东区网络中心的一名会员,她的上机时间与工作人员的上班时间几乎同步。她来这里的初衷是练习五笔打字,但她在中心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运用办公软件和互联网,这时她才知道,因特网是一个无限广阔的知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