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高文光所在河北省任丘的某生产队解体,他瞅准了机会,毅然承包了村子里的制鞋、电磁厂,本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精神,带领村里的部分人率先富了起来,不甘寂寞的他又把眼光瞄准了天津。在红桥区西站这块老商业基地寻得一席之地,开办了一个小五金门市部。万事开头难,人生地不熟的高文光凭借着当时在农村积累的经验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开创着自己的天地,以优质的服务和可靠的信誉赢得了市场。小五金店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就这样在以后的几年里,高文光的买卖越干越大,由小五金店扩展到目前的文光集团。十几年的风风雨雨使高文光成为今天小有名气的私营企业家。
河东区有一座马三立公寓,提起马三立公寓,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
1992年,高文光由于劳累,病倒了,住进了干部疗养院。一天,正在输液的高文光,无意中听到护士的议论,住在他楼上的著名相声演员马三立,因为当时曲艺团的效益不太好,而马三立先生因为年事已高,身体欠佳,一直住在这个疗养院,考虑到单位的效益不太好,马老不愿住下去,要办出院手续。
当高文光听到了这件事后,主动向护士提出:“您转告马老,安心住在医院疗养。费用由我承当,马老是国宝,他为咱们带来了欢笑,晚年应该得到快乐和幸福。”
高文光的话着实让马老感动了一番。就这样,高文光见到了这位相声泰斗,两人就伦理道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两人越谈越投机,而且达成了共识。为使更多老年人在年高后有一个安乐的住所,以马老的名义,高文光投资建立了“马三立公寓”。
在高文光这位农民出身的企业家眼里,把中华民族的孝悌看得非常重要,他认为:为人之本,首先要孝。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父母都不孝顺,那么他所干的一切都不会成功。
富裕以后的高文光买卖越干越大,钱越赚越多,然而俭朴的生活作风在他的身上丝毫没有减退,他的衣着依然朴素,吃饭依然是那样简单,除非有大应酬,他从不下饭馆,对子女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依然恪守着“穷家出孝子”的古训,他把自己的公司分成苦干股份,多一半留给自己企业的工人。他说:我的员工为企业出了力,贡献了青春,我不能让他们到老了没有保障,所以,我把股份的60%留给了这些工人做为养老金。对于那些他从农村带出来的孩子,他视如己出,时刻注意他们的思想变化。言教不如身教,高文光,这个农民的儿子确实为企业的员工做出了榜样。在高文光带领下的文光集团被评为天津市1999年百强私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