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灯的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4807
颗粒名称: 煤油灯的故事
分类号: I269.7
摘要: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新任老师到一个偏远山区学校报到的故事。在和学生施桂莲的接触中,作者了解到学生们珍惜每一位班主任的稀少情况。施桂莲向作者展示了为了赔偿学校而自己打草挣钱买了一盏新的煤油灯的行动,表达了她对学校的重视和感激之情。作者将这盏煤油灯传承给了继任者,并讲述了这背后的故事。
关键词: 新老师 偏远山区 煤油灯

内容

我怀里揣着介绍信到教务处报到时,正是黄昏时分,学校的大操场上到处是三三两两的学生,他们有的在打篮球,有的排成一溜在玩“跨马背”的游戏。来了一个新老师,学生们都感到好奇;他们围在办公室的门口,怯生生地望着我,似乎我的穿着、我说的普通话、我旅行包上的铜拉练都成了他们切切私议的话题。教务处的赵主任很客气,该交代的都交代了,又补充道:校长原定要和我见一面,不巧她的三伯死了,那也是没有法子的事。说着,赵主任从抽屉里拿出两把钥匙,目光移到门口,又落到一个瘦弱的女学生身上。他招呼道:“施桂莲,你送尹老师去5号房休息……
  我跟着施桂莲穿过大操场,走进一个小院。我看这院子像是庙宇的偏殿,院子分好几进,我的住处在第二进。这时施桂莲翘起脚打开门锁,回头问我:尹老师,你教一学期就走?!我不懂她的意思,她眨眨眼睛告诉我:他们初二(3)班才一年多,就换了五位班主任,而我是第六个!我不禁苦笑着摇了摇头,但这简单的问话使我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我问了施桂莲班上的情况,原来她还是学习委员。她说班主任王老师调回地区工作了,班上现在“放了羊”,已有十几天没好好上课啦!
  说话功夫,天渐渐黑了。施桂莲摸索着从桌子底下掏出一盏煤油灯来。她对我说,这学校原来是一座山神庙,县文教局早想拉电杆,就是没有钱。一中那边有电灯,同学们都上晚自习;俺们二中不行!她一手举灯,另一只手用搌布擦着灯座。这时,一阵山风席地卷来,“砰”的一声合上了门,施桂莲一惊,煤油灯失手掉在地上摔成几瓣。施桂莲当时吓哭了,她摇着小手跑了出去……
  我当晚用手电照亮,草草洗漱便睡觉了。第二天,我接过初二(3)班。点名时发现施桂莲没到,问同学才知道:她起早就回家了。我还以为她家里有事,也没将这件事放在心上。又过了几天,还是不见她来校上课,家住三十里堡的一个学生告诉我:他看见施桂莲在马蹄坡打草。我心里不由画了个问号!
  直到第七天晚上,我钻在图书馆里看书。忽听得有人敲门,我拉开门看是施桂莲站在院里。她微笑着递给我一个布口袋,口袋里竟是一盏崭新的煤油灯……后来我才知道:施桂莲的父亲是大马营牧场的牧工,生活困难;她摔碎了煤油灯,就懊悔不及,决定自己打草挣钱买一盏灯赔给学校。
  两年后,当我离开二中时,我把这盏煤油灯郑重其事的交给我的继任者,同时告诉他关于煤油灯的故事。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尹酩
责任者
施桂莲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