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武牧羊》谈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4711
颗粒名称: 从《苏武牧羊》谈起
分类号: I0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李新赓在《苏武牧羊·成亲》一折戏中的演出吸引了众多京剧爱好者。他的演唱、做、念得到了观众的热烈反响,同时也引发了关于他的表演风格的疑问。李新赓注重传统艺术的传承,并在教学大纲的编写和各种行当的教学中都有出色的表现。他的演唱苍劲刚健,表演规范中见巧俏,腔花味厚,表演于洒脱中见凝重,手势眼神声情并茂的表演使观众如醉如痴。此次演出由天津艺术学校的优秀教师李新赓主演,他和胡阿云的同台演出获得了圆满成功。
关键词: 李新赓 戏剧 河东区

内容

爱好京剧的人都知道《苏武牧羊》是马派名剧,人们常常对稍有马派神韵的唱、念、做、表演而津津乐道,也以亦步亦趋酷似某位名角而引以为荣。1999年11月15日晚,中国大戏院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吸引了众多京剧爱好者,其中由天津艺术学校的优秀教师李新赓主演的《苏武牧羊·成亲》一折戏,观众反响强烈,但在观众啧啧称道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疑惑。
  近年来演出或声配像的《苏武牧羊》,基本是以马派演唱风格为准,而李新赓老师的演唱、做、念,似有“红杏出墙”之嫌,不少圈内圈外人士十分关注;纷纷提出疑问:这折戏是“雷(喜福)马结合”?“余(叔岩)马结合”?还是“马杨(宝林)结合”?……
  的确,1962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现年57岁的李新赓老师,当年曾受艺于雷喜福、贯大元、刘仲秋、关盛明、宋继亭等京剧名家,后曾在山西省京剧团、杭州市戏校、天津市京剧二团任主演及教学工作。多年的舞台演出结合教学实践,历经十年的磨合演练,他更注重于如何继承传统、博采众长、融汇贯通,并结合自身条件演好各种舞台角色,受到校领导及学生们的欢迎。尤其是如何把国粹艺术的精华传授给后人,确实使李新赓老师煞费苦心。且不说他教老生行当的数十种脚步,包括穿戴不同行头、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人物的步法;数十种哭、笑的发声技法。有关唱工戏的《四郎探母》、《红鬃烈马》;做工戏的《坐楼杀惜》、《游龙戏凤》;靠把戏的《定军山》以及允文允武的《秦琼卖马》等,他都是有选择的因材施教,就是《老生行教学大纲》及其他各种行当的《教学大纲》他都认真编写,圆满完成。
  此次《苏武牧羊·成亲》一折戏,李新赓就是在马派风格的基础上集乃师雷喜福、贯大元、宋继亭、关盛明、李玉书等先生的优长,结合自身条件唱、做、念、表演别具一格,使人耳目一新。
  如一句闷帘“叫头”:“汉王啊……”李新赓吸取了宋继亭先生的苍劲悲凄的念法,声音由低到高转入鼻音,再从高到低,声归原位,一波三折的泣声长叹先声夺人,把受尽艰辛身困异乡苏武的悲凉心情展现得恰如其分,人虽未出场,观众便彩声四起。紧接着李新赓来一个潇洒飘逸、刚柔并济的具有马派神韵的出场亮相,而展现在舞台上的须发斑白仍持节不屈的苏武,俨然如一尊神形兼备的优美雕像,观众眼前为之一亮,又是一阵热烈掌声。随后一段“二黄慢板”“叹苏武身困在沙漠苦海”唱腔,李新赓在马派唱腔的基础上融入了“余、言、杨”的行腔特点,“想当年在朝中官居数载”的“载”字,在马腔行云流水般一带而过的基调上融入余派行腔“抖擞味厚”,的特点,突出了苏武忆思在汉为官的惬意心情,和后面遭受磨难怀念故乡之情,迂回低宛、抑郁缠绵的唱腔形成鲜明的对比。整段唱腔李新赓的演唱苍劲刚健,时而字重腔轻,时而腔花味厚。表演于规范中见巧俏、于洒脱中见凝重。念白集雷喜福夸张细腻、贯大元喷吐遒劲、顿挫有致的技法,结合自己浑厚苍劲的嗓音,唱、念节奏鲜明、字字清晰,加之手势眼神声情并茂的表演,使观众在熟悉中见新奇,不少人击掌附合,如醉如痴。人们还惊喜的发现;扮相秀丽、嗓音甜润的胡阿云,是天津艺术学校新近毕业的青年新秀王燕,他们师生同台珠联璧合的精彩演出,获得了圆满成功。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许艳萍
责任者
李新赓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