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腊月二十七,寒风飒然勾画着隆冬的余威。在央视台的晚间黄金时刻,当新闻联播节目主持人罗京一改冷峻的语调,几近兴奋地公布了经30个省、市、自治区投票选举所产生的首届“全国十大人民满意的好法官”名单。随着那画外音,荧屏上闪过一张张着装整齐的当选人的彩照,我们惊喜地发现其中有河东人民熟稔的女法官王家新……
一
区法院三楼会议室的西墙上嵌着一幅国画,画面上远山若丘壑,而辽阔的大草原上则是万马奔腾挟带着无限生机。这似乎是河东区人民法院的缩影和象征。人们常常感叹,英模和先进人物的成长需要土壤;事实上许多先进人物也出自先进集体。
王家新就是这样。
请看如下的情况和数据:
区法院坚持服务大局的政治方向,为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贯彻“严打”方针,1999年共判处各类罪犯560名,对其中罪该重处的80名罪犯依法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发挥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职能作用,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贯穿于审判案件的各个环节,维护了全区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改革和经济发展服务。一年来,共审结了经济案件733件,其中有45起属涉及国有金融企业的经济纠纷案件,挽回经济损失达4000多万元;及时化解社会生活中各类纠纷和矛盾,年审结民事案件5172件,突破了五千件大关,结案率比上年提高32.41%。
他们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审判质量年活动,加大了审判方式改革的力度;而计划周密、高潮迭起的争创“两满意”活动,进一步改善了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形象。
人民法院的工作就是依法独立审判刑事、民事等案件。在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中,区法院落实了公开审判制度和人民赔审员制度,并加强审判组织改革和规范裁判文书,法庭上当事人双方辨护律师唇枪舌剑早已是屡见不鲜的现实。河东区法院所以能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中高举达摩克利斯之剑而所向披靡,这和法院领导班子的廉明、自律和重视干警队伍建设密不可分。记者采访了区法院院长乔宏起和院党委书记刘宝珠。在谈到王家新的先进事迹时,乔院长欣慰地说:“春节前,市高院张柏峰院长也来了。他要求通过学习王家新同志大力宣传政法战线的英模人物和好人好事。最近,我们院也出台了一个学习王家新的文件。全国法院系统都学习10位‘人民满意的好法官’,而‘好法官’之一的王家新就在我们身边,这对区法院的全体同志是一种激励!”
在河东区人民法院,王家新既是新时期涌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也是审判战线上的普通一兵。院领导告诉记者:院里每年“评先”都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而王家新的得票率始终是100%。
(上接第一版)作为一名区人民法院的法官,在平凡单调日复一日的审判工作岗位上,以高质量、高效率和社会效果的“三统一”,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当代女法官的动人风采。从1993~1999年,短短的7年间,王家新结案2011件,创民事结案个人之最,成为名副其实的“办案能手”。
二
王家新中等个儿,带着职业妇女特有的风韵。但她绝非人们想象中目光犀利、谈话咄咄逼人的女法官。她在接受采访时甚至有点不知所措,她不会夸夸其谈,唯有那两泓清泉似的目光透露出她的坦诚和率真……18年的法官生涯,几千个案例,早已将王家新的头脑训练成一架高速运行的计算机,但当记者询问她的事迹时,她先是变得腼腆,后来干脆答道:真的记不清了。
短时间的采访却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记者问:这次你被选为首届“全国十大人民满意的好法官”有何感想?
王家新:在新千年岁首,我荣幸地被评为“全国十大人民满意的好法官”,这是党和人民给予我的崇高荣誉,是对我的极大鼓舞和鞭策;我深深感谢哺育我成长的河东区人民法院,感谢市、区领导和全国社会各界人士对我的关怀和支持,我要把这次评选作为人生新的起点,恪尽职守,秉公办案,做人民的好法官。
记者问:你作为河东区人民法院民事二庭的审判员,在向“公正、高效、文明、廉洁”的工作标准冲刺时,你的真正动力是什么?
王家新:去年全国法院系统开展的“三项活动”,其归宿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满意。我是党和人民培育的人民法官,我十分珍惜帽檐上的国徽和肩章上的天平,而法官的责任是为人民掌好用好审判权;正是这种崇高的责任感转化为认真、公正审理每一个民事案件,努力使案件的质量、效率和社会效果“三者统一”的敬业精神,让人民群众体会到人民法院是最信得过、最讲理、最讲法、最廉洁的地方。
1972年,知识青年山下乡运动正处高潮。王家新是本市女四中的应届毕业生,她姐弟仨,在家里又排行老大,是“走”的对象。但毕业后又是学工学农,又是办学习班,下乡的事三拖五拖就到了年底。王家新的二弟有心脏病,学校照顾她决定让她到南郊上古林公社插队。当去向确定之后,王家新开始做出发前的准备,她购买生活用品,和老同学告别……不料,12月31日班主任急匆匆找到她家,说:班上有一位同学分配到河东区环卫局,他不去。学校准备把这个指标给王家新……真是喜从天降!母女俩千恩万谢,又给在大直沽影剧院工作的父亲打了电话。事不宜迟,当天下午王家新就兴冲冲到河东区环卫局报到了。报到时人事科干部说,你们这一批41名学生,唯有你是高高兴兴来的。多彩的生活让王家新搭上了一次末班车……
她被分配到环卫局基建队当工人。1975年3月,年仅19岁的王家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她便调到环卫局保卫科工作。1982年,充实“公、检、法”队伍时,王家新服从分配调往区人民法院。法院是“文革”的重灾区,共和国的法制建设重新起步,一切工作都“百废待兴”。年轻的王家新用自己的青春、热情和对党对人民的挚爱投身到工作中去,她当过刑庭的书记员,在院办公室管过文档,还当过执行庭的执行员。1990年,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法院受理的涉及经济类、财产类民事案件大幅度增加,王家新又调到民庭当审判员至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王家新不像现在的年轻人那么幸运,她没有上过正规的政法大学,没有令人歆羡的学位。她头一次主审案件时,心里还真没有根儿!她尤其怵头那言简意赅措词严谨的法律文书,往往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的差错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王家新虚心向老庭长学习,向老审判员学习,只要有时间她就上别的法庭去旁听。每每下了班,她又心急火燎奔往夜大学。就这样,王家新凭着对政法事业的执着,凭着一股子难能可贵的韧劲,渐渐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法官。
三
在区法院提供的“王家新同志事迹材料”上写道:她自1990年从事民庭审判工作以来,积极勤奋,争分夺秒,连年办案超百件。1993年结案152件,创本院民事结案最高记录;1994年结案184件,创当年全市法院系统民事结案最高记录;1995年起她负责审理难度较大的财产关系民事案件,在案件少的情况下,两年共审结案件209件,超额完成法院规定的办案指标;1997年又审结案件332件,创天津市个人办案最高记录,一年完成了常人四年半的工作量;1998年审结民事案件538件,居全国法院系统之首;1999年除因公告中止暂时无法审结的案件外,其他497件全部审结,并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模范法官”光荣称号。
当我们读了上述这段文字,不由地为逐年竞相上升的数字所折服。正如院领导说的那样:1998年扣去法定节假日和每周一天半的基层调研、政治学习和庭里疑难案件研究,实际工作日才160天,这意味着王家新的日结案达到3.36件。结案是经得起历史推敲的社会公正的“产品”,而且这个“产品”具有本质不同的内涵,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审判奇迹的创造者王家新只是温文尔雅地说:“有时想起来,自己也感到不可思议……”但路是一步步走过来的,王家新的搭档——书记员李明对此深有体会。李明说:王姐有一种平常人所没有的工作激情。她不但对于未结案件了如指掌,且善于安排时间,更重要的是她心目中的工作日不是8小时。正因为处于“全天候”作业状态,自觉将“阅卷”、“起草法律文书”、“送达起诉书副本”等工作安排在业余时间;在庭审时,王姐思路清晰,掌握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审判技巧。所以,王姐的成功在于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幸福观;在于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和苦干、实干加巧干。
案例是王家新工作最好的诠释:
1996年春节前夕,在万新村天山路封闭市场,因外资企业租用了有关部门出让的土地,发生了承租该封闭市场柜台的40余户个体户与市场出租方的租赁合同纠纷。成讼至河东区人民法院的计16件诉讼案件,王家新负责受理其中2件。春节是个体户的营业旺季,这件事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王家新审时度势从促进经济发展,服务稳定大局的原则出发,给双方当事人摆事实、讲道理,使被告认识到:原告方没有过错,情况突如其来,对黄金季节的销售肯定会造成损失,故被告方应做好安抚和经济赔偿工作;同时,原告方也应该认识到市、区有关部门引进外资(建大荣超市)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国际商贸谈判成果来之不易,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通过她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一场诉讼风波很快平息了,双方当事人心悦诚服,不到三天时间便圆满解决了纠纷,也为另外14件诉讼案件的顺利解决树立了样板。
在新的形势下,法院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这就要求审判员强化调处人民内部矛盾的职能,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王家新在审理“原告食品一厂诉被告张瑾房屋租赁案”中查明,原告将房屋3间租给被告用于经营,双方签订协议租期4年。被告租房后即投资进行装修。不料,根据市里规划,需要在出租房屋处铺设地下管道,该房屋也需要拆迁。庭审时原告要求立刻解除租赁关系,被告则认为投资装修不久,蒙受经济损失巨大,有“破罐破碎”的想法。王家新当庭对案情进行了冷静分析:一方面,市、区的规划必须尽快落实;另一方面,被告经济损失属实,其合法权益也应该受到保护。于是,她做张瑾的思想工作,对他讲道理、讲法律、讲个人利益服从市政建设大局;庭外,据实商请有关部门对被告用房装修投资进行评估。所以,在判决被告立即腾房的同时,令原告按评估价值对被告损失合理补偿。案件及时审结,确保了国家重点工程施工,被告张瑾激动地说:“河东区法院是公正的,这一回我真服了!”
人们印象里的女法官都是铁面无私的女强人,岂不知她们为人妻、为人母,同样是侠骨柔肠,就在己卯年腊月十六,王家新在厨房里做饭时不慎中了煤气,她两腿发软摔倒在煤气灶上,火燎伤了她的左脸颊,但转天她脸上裹着药布又来院开庭了。别人说她犯傻,她说:今天开庭的离婚案有希望通过调解和好,我这儿耽误一天,人家当事人可是度日如年啊?!果不其然,女法官带病开庭,案件也获得了圆满解决。
四
王家新说:“维护法律尊严是人民法官的神圣职责,为当事人排忧解难是人民法官的最大快乐。”
四年前一起老人起诉儿子的腾房案至今人们记忆犹新。原告是一对70多岁的老夫妻,同两个儿子住在一个两居室的偏单元楼房里。两个儿子成年后相继结婚各住其中一间居室,两位老人被赶到只有三四平米的厨房栖身。老人多次要求两个儿子各自找房搬走,但他俩无动于衷,大儿子还要打骂老人。历时一年多,居委会、派出所解决未果,两位老人起诉到法院。王家新受理案件后决心尽快地把这件案子办好,要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她向被告发出了传票,并借此机会做被告的思想工作。开始时,两个儿子态度蛮横不予配合,经王家新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青年人的道德风尚和赡养老人的义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案件调解成功,两位老人激动地哭了,他们拉着王家新的手说:“人民法院好,人民法官好!300多天没能解决的难题,王法官只用了三天就解决了……”
1998年,民庭受理的案件居高不下,法院上下都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王家新响应院党组的号召,以抗洪英雄为榜样,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她更是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早没晚,没黑没白。她的丈夫是某单位司机,道远时成了她送起诉副本和传票的义务司机。有一天凌晨3点,王家新还在灯下熬夜阅卷。这时,她母亲的心脏病突然发作了,她赶紧与丈夫把母亲送往医院抢救。在病房里,王家新看着母亲那张苍白的脸,禁不住流下了热泪。是啊,作为女儿,她欠母亲的太多了!为了能让自己安心工作,母亲拖着病躯争着干家务活儿,即使重病在身,也是强颜欢笑,惟恐影响女儿情绪……天渐渐亮了,她看着在输液中发出轻轻鼾声的母亲,心里正在进行着一场剧烈的思想斗争:母亲病危,但法院还要开庭?!丈夫知道王家新的心思,冲她做了个手势,王家新哽咽着点点头,只对丈夫说了一句“你多费心吧!”便转身跑出病房。
在采访中我们还知道王家新许多朴素而闪光的事迹,譬如:她在万新法庭上班时,送孩子到和平区上学,每次要骑50里地的自行车;她患有高粘血症,但没有时间输液治疗;有人送“红包”,有人假借名目“联谊”,王家新却说:“不管刮什么风,下什么雨,重金贿赂也罢,玩弄权术也罢,他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
都说庭审是一种高超的思辩艺术。小小审判庭汇集了社会上的各种矛盾纷争,而审判员需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进行裁决。也许从某种意义上讲,民事案件增加正是法制社会的特点。河东区人民法院的女法官王家新正是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用金色的天平,在津沽大地上树起了心灵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