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说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4554
颗粒名称: 春节说福
分类号: K892.18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中国春节贴“福”字的传统习俗及其寓意。不同人对“五福”的理解不同,但都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共和国建立后,百姓生活越来越好,迎来了更多的“五福”,包括文化精神生活和亲情友情爱情等方面的幸福。
关键词: 河东区 春节 传统习俗

内容

新春佳节,人们总喜欢在门上贴个大“福”字,这是“迎春接福”的我国传统习俗,以祈愿新的一年万事吉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有的家庭还把“福”字倒贴,取其谐音“福到了”之意,以表示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祝愿。
  “福”是什么,简言之为福运、福气。《韩非子》一书说:“全寿富贵之谓福。”从福字的结构上看,福由“示”、“一、口、田”四个字组成。示,古时指神祗,也指地神。田,通佃,又通畋,即耕种、打猎,祈求神灵赐予黎民苍生有衣穿有饭吃。后来人们向往升官发财,长寿多子,每逢过年,贴福字更多了,门上,柜上,梁上,窗上到处皆是福字,取其吉利。《尚书·洪范》把福归为五方面,称之“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这里说的“攸好德”即遵行美德;“考终命”即老而善终。这五福中,除“长寿”和“善终”属于自然规律,其余三福都和人的因素有关,而且联系密切,互为作用。
  也有的人,对“五福”认识与此不同,认为“事业有成谓之福,乐于助人谓之福,无病无灾,家庭和睦谓之福,不自寻烦恼谓之福,有朋友常相助、常提醒谓之福。如此理解“五福”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这要比《尚书》的“五福”解释更为深刻和思想境界更高尚。
  清代文学家张潮,也有“五福”之说,他说:“有功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有多闻直谏之友谓之福。”这五福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又进步了。
  可见“五福”对于不同层次人来说,有着不同内容的理解和企求,但是尽管“福”说之多,但毕竟受时代和社会环境制约,那福只可企求不可得,在旧社会百姓学者尽管也贴福字,但迎来的不是福,而是雪上加霜,真是福如泡影。而在共和国建立后,百姓逢盛世,美好生活何止“五福”呢?而且“福”字有着更深刻的内涵,改革开放和全面上水平,使我们生活温饱上不仅有“五福”;不但在提高生活质量上有“五福”,更在文化精神生活上有“五福”,在融融亲情友情爱情上也有“五福”。可谓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五福”,人们在新春佳节时可以自豪地说:“大福到了”。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严志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